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

题目

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上谕凡由内阁下达者,称明发谕旨;由军机大臣直接封发者称(),地方官府则称廷寄。
寄信谕旨

第2题:

在下列各项中,选出“孰”是用作指人的疑问代词的一项()

  • A、父与夫孰亲
  • B、凡虑事欲孰
  • C、孰视之
  • D、腥其俎,孰其殽

正确答案:A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6分)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3)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 在我国,君主专制结束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12年。
标志:辛亥革命,清帝退位。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 军机处这一机构是哪一皇帝设置的?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雍正帝。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第6题: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 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正确答案:C

第7题:

在“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中,“机颖”属于()

  • A、同义复词
  • B、偏义复词
  • C、类义复词
  • D、反义复词

正确答案:A

第8题:

清代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这种谕旨下达方式是( )

A.“明发上谕”

B.“票拟”

C.“廷寄”

D.“熟状”


正确答案:C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皇权专制容易造成暴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上阻碍了思想发展;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赵翼《檐曝杂记》卷1 材料一中“皇帝”称号是谁建立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秦始皇。
特点:大权独揽、皇权至上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