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原臣》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

题目

黄宗羲《原臣》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在“君”“民”关系的论述中,与以往民本思想的不同点是()

  • A、更加强调了君主的作用
  • B、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
  • C、认为君民是平等的
  • D、体现了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答案:C
解析:
C项的内容表达的是井田制之下的国家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与题干中国家主权归全体国民意思相反。故本题答案选C。

第3题: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

A.《原君》

B.《原臣》

C.《原法》

D.《议兵》


参考答案:B

第4题: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时,所采用的论据之一是()

  • A、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C、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D、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正确答案:C

第5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正确答案:C

第6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第7题:

荀子在《王霸篇》中指出()而天下归之,失去则天下去之。

  • A、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誉
  • B、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财、得百姓之誉
  • C、得百姓之力、得百姓之死、得百姓之智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参考答案:D

第9题:

认为只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的是()

  • A、黄宗羲
  • B、李贽
  • C、王夫之
  • D、顾炎武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何人之口?

  • A、顾炎武
  • B、吕留良
  • C、黄宗羲
  • D、查士标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