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就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并说明设计理由。

题目

请就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并说明设计理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关于抗日战争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请大家从日本、中国、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日本侵华的原因;②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罪行?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③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抗日英雄和他们的故事?④国共合作前后抗日战争发生了哪些变化?⑤畅所欲言: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⑥探究一下:中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⑦考考你:侵华、抗战、胜利三者是什么关系?
设计理由:这些问题全部来自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有梯度,又体现了层次感。前三个问题较为基础,后几个问题相对较难,给基础好的学生一些挑战;第②、③、⑤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性较强,更具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某教师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下面的两幅画。

19世纪英国一家棉纱厂里的童工

19世纪英国工人捣毁机器
(1)请说明选用这两幅图的教学意图,并具体说明两图之间的关联。(8分)

(2)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这两幅图片设计两个课堂提问,并写出预设答案。(8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教师通过运用图片教学法,能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课堂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启发性、灵活性、连续性 ,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

第2题:

以下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的教学内容提纲。
问题:(1)请设计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2)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不少于200字),并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反省;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以及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培养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的应用能力,锻炼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以宽大胸怀和积极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活动方案

第3题:

教学材料:某版本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有“认识温度计”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读数记录。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八年级(3)班的学生,班级人数45人.请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正确答案:
课堂导入:教师利用温度计、烧杯和不同温度的水进行两组演示实验:第一组,教师分别用三支温度计在装有温水、装有热水、装有冰块的三个水杯中测量水温,并予以记录;第二组,教师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笔直悬置和斜置在烧杯的水中测量水温,并对读数予以记录。通过两组不同的实验得出的不同水温读数,辅以一系列的相关提问激发学生对温度计认知的兴趣:(1)第一组试验中哪支温度计读数最高,哪支读数最低呢?(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温度计读数变化)(2)第二组试验中为什么同一支温度计在同一烧杯中测量水温会出现不同读数呢?(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测量方式会影响读数)(3)如何利用温度计正确测量出水温呢?设计理由: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关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相关的连续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观察动机,增强教学效果。

第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答案:
解析:
(1)课堂操练是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的语义、语境、语用形态之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用训练。为了避免形式枯燥,教师也可借助一些实物、卡片、图片等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情景下,运用新学到的单词、句子等进行简单交际。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其他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要有目的性、灵活性、挑战性、全面性和参与性。
(2)Present.ion
①The teacher shows students pictures about dog and ball.
(Teacher points the first picture)T:Where is the ball?
(Students may answer in Chinese)Ss:在狗的前面。
T:Yes,we can say the ball is“in front of”the dog.“In front of”means“在……前面”.You can also say the blackboard is in front of you,the desk is in front of you.Can anyone give me an example?
S1:Li Ming is in front ofme.
S2:The tree is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
T:Great.So when I ask you where the ball is,you can answer“It’s in front of the dog”.(引入句型的讲授)Where is the blackboard?
S3:It’s in front of me.
T:Where is the tree?
S4:It’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T:Yes,you all did a good job.
Then the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the other words between,behind,and above.
②Listen to the radio
The teacher lets the students listen the radio and read after it.
③Read after teacher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then lets them read after him/her.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方位介词,并利用教材内容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
(3)Practice
①Listen and do
One student gives guidance by using the new words;the other students do as the student
commands.
Teacher gives timely and specific feedback to students.
②Find and say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work in paim.
One student asks the other where the tree/house/chicken is.The student shoul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and ask a similar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While students are doing the activity,the teacher should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listen to what the students are sayin9.Ⅱsome students are not doing the right task.the teacher should rectify.If some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do the activity,the teacher can give hints.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方位介词的印象并且熟练使用方位介词。同时,学生能够使用方位介词进行简单的对话。)

第5题: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顽皮的杜鹃》
教学任务:运用课堂乐器与歌唱共同表现已学会的歌曲《顽皮的杜鹃》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建立起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风貌以及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乐曲片段,并引导同学们边欣赏音乐边,思考乐曲描绘的
二、新课教授
1.刚刚欣赏了圣桑的小型管弦乐作品描写的杜鹃,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一首歌唱杜鹃的奥地利民歌《顽皮的杜鹃》,并思考两个问题:
(1)这首作品中的杜鹃是一个什么形象
(2)如果让你来演唱这首作品,你会用什么情绪进行演唱
通过刚才的欣赏,同学们感受到乐曲欢快的氛围,描绘了杜鹃在大自然中灵活飞翔的场景。
2.再次播放乐曲,请同学们根据歌词和谱例的展示,思考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由几个乐旬组成的你是如 何区分出来的

5.依据谱例,跟随教师钢琴伴奏,演唱乐曲的旋律,注意声音的优美,演唱的情绪要欢快、活泼,遇到高音可用假声进行演唱,注意嗓音的保护。
【设计意图】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变声期,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教授给学生一些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加强对嗓音的保护。
6.加入歌词,跟随钢琴伴奏进行演唱,注意演唱时声音的起伏,当演唱杜鹃鸟的叫声“咕、咕”的时候.可用俏皮、短促的声音进行演唱。
7.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进行演唱,一组同学用三角铁.一组同学用双响筒为乐曲进行伴奏。具体伴奏节奏型如下:

【设计意图】
七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节奏编创
本节课出现的节奏是XX X,请同学们以4/4拍为节拍,自由创编一个8小节的节奏.创编完成后可上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本节课节奏型进行自由创编这种环节的实践,可以提高自身依据通过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表演活动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对比一下管弦乐曲和歌曲中表现出的风格都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或欣赏圣.桑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第6题:

材料:
某教师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下面的两幅画。



问题:
(1)请说明选用这两幅图的教学意图,并具体说明两图之间的关联。
(2)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这两幅图片设计两个课堂提问,并写出预设答案。


答案:
解析:
(1)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l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的工作状况与反抗,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关联:由于工业资产阶级为榨取高额利润,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择手段,使用更为廉价的童工和女工,因而导致男性工人收入下降甚至失业。开始了以捣毁机器为主的自发斗争。
(2)问题l:根据第一张图片分析这一时期童工现象之所以突出的原因
预设【答案】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②成年工人的工资低,需要儿童挣钱补贴家用;③使用童工可以降低成本;④童工便于管理。
问题2:第二张图片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预设【答案】自发斗争阶段,典型代表是卢德运动。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第7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醇厚的中原韵》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中原地区的民歌.感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体会中原音乐文化的民俗性和人文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模仿、探究的方式,体会中原民歌的特点,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哼唱中原地区的民歌旋律,理解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了解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
【重点】
能哼唱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理解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难点】
体会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人:教师播放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图中主要有哪些省份(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原地区,主要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东省西部等,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
1.整体感知:
(1)初听:依次播放《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并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听完后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三首民歌的情绪、速度、风格有很大差别。
(2)复听:先给出河南、山东、河北三个地区的名字,提问:三首民歌分别来自哪个地区(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沂蒙山小调》来自山东,《王大娘钉缸》来自河南,《孟姜女哭长城》来自河北。
2.对比欣赏:
(1)再次聆听并分组探讨《沂蒙山小调》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风格有何不同,提问学生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并哼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沂蒙山小调》是具有民歌风格的小调,采用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乐曲结构符合“起承转合”的特点,并标记在板书上,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王大娘钉缸》中歌词运用了许多衬词,将河南民歌的风格体现出来,而且《好汉歌》中的曲调就采用了其中的旋律和歌词的风格。
(2)播放《孟姜女哭长城》,与《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进行对比,并提问学生风格的异同点。学生自由回答。并哼唱主题旋律。
教师总结:《孟姜女哭长城》属于比较悲情的民歌,和它的背景故事是分不开的。
(三)巩固提高
将全班学生分小组创编旋律,按照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展示并演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评价。
(四)小结作业
总结:师生共同回忆并总结出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它们具有生活化、民族性、自发性的特点
作业:搜集中原地区其他代表作品,与同学分享。

第8题:

下面某教师为“抗日战争”一课设计的PPT:



问题:
(1)请评价这幅PPT,并说明理由。(8分)
(2)历史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分)


答案:
解析:
(1)这幅PPT用来讲“抗日战争”这节课,其优点有用了大量历史视图,能促进学生的情境感。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布局上没有重点,学生容易被众多图片迷惑;二是信息量过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是逻辑混乱,不能给学生理出一条线索便于学生记忆,不够简明。
(2)高中新课标要求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现代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个必备技能。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历史教师用课件应注意是否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控制性原则是指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课件制作提示要明显,链接不能过多,以便于教学中灵活自如地使用;简约性原则要求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另外,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防止由“人灌”沦为“电灌”;艺术性原则就是课件要给人以优美的感受;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做到系统严谨、实用新颖、规范正确、简明通俗。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②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③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 元 角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设计理由]将小数融入学生的身高这一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 30米和1. 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设计理由]在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巩固应用
五、拓展:小数的历史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提高课堂活泼性的措施 ①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②选择适宜、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使用游戏教学法会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③使用生动、恰当的教学语言。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能弥补一些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使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的手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活泼性。
⑤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利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可以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① Students can learn the new words: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②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Ability aim: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eir favorite season and their listeningand speak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Emotional aim: Students' love for nature can be aroused.
(3)导入和巩固环节
Warming up and lead-in(导入环节):
①Daily greeting
T:What’s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It’s cool/cold/hot/warm…
②Ask students how many months and seasons there are in a year to lead in the new topic.
【设计意图】
通过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日常问题问答.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新授环节做好铺垫。
Consolidation(巩固环节):
Activity 1 :Do a survey
Let students find out their partners' favorite season using the new sentence they have learned and ask reasons,and then finish the chart.

Activity 2:Draw a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ir favorite season, each student should draw a picture and try to describe their pictures to others.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调查和画画活动,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了解,增强合作意识,并且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