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木偶奇遇记》的艺术成就。

题目

简析《木偶奇遇记》的艺术成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简析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生动的故事性。《孔雀东南飞》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兰芝与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地揭露、控拆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往。
第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孔雀东南飞》中,塑造的刘兰芝的形象是非常成功,她美丽、勤劳、聪明、善良、懂礼貌、刚强不屈,集中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一切优点,婚姻的不幸,这就更加大大引起了读者对她的热爱和同情。
第三、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孔雀东南飞》文采用的是五言体,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四、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抒情。

第2题: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托尔斯泰把安娜内心的爱与恨、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写得惟妙惟肖。
第二,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的肖像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一般性格特征,而且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对安娜肖像的描写,贯穿安娜活动的始终。
第三,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第3题:

简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它概括了漫长的时代内,人生的本质课题,表现了追求、动摇、破灭、失望的感情的深刻体验。其次,它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再次,善于通过生活细节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此外,古诗还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烘托气氛,表达感情。

第4题:

简析《二月》中萧涧秋形象及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左翼作家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形象。他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极想有所作为,但又缺乏信仰,有所顾惜。他来到被称为“世外桃园”的芙蓉镇教书,高兴地认为这是自己的“新生”。他同情烈士遗孀遗孤,拿出工资一半资助文嫂生活和采莲上学。但“世外桃园”其实是旧中国农村小镇的缩影:封闭、保守、愚昧、封建。萧涧秋对文嫂一家的义举,他和陶岚的爱情关系,不仅受到浅薄无聊的钱正兴和滑头逢迎的小人方谋之流妒忌中伤,而且受到校内外人们的攻击。猜疑、流言蜚语、谣言、匿名信一齐向他而来,再加上孤儿的夭折,文嫂的自杀,种种变故使他喘不过气,最后决定遁走,继续他的“寻梦”。他和旧社会是不合拍的,但他还算坚硬,还未被旧社会所吞没或软化。这是近代青年中的一种典型。
通过萧涧秋形象及其遭遇,表现作品的思想:
①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传统习俗和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萧涧秋曾愤愤地说:“群众底心,群众底口”。深受封建意识和世俗偏见毒害的群众是一种强大可怕的力量,文嫂、萧涧秋、陶岚都是这种社会舆论的受害者。这说明旧中国根本没有“世外桃园”的乐土,也说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
②体现着作者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思考。萧涧秋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小人,而是整个社会。萧涧秋想以个人力量对文嫂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却面对社会各方面“如千军万马的围困拢来”,他当然只能一再败阵。
《二月》的艺术成就是: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除萧涧秋外,其他人物也眉目清晰。文嫂的贞惠贤良、陶慕侃的厚道中庸,特别是陶岚的形象是成功的艺术创造。她很有个性:聪明美丽、孤傲任性,我行我素,违众忤俗,是芙蓉镇上与众不同的新女性。
②结构严整和谐。以萧涧秋为中心,由萧涧秋到芙蓉镇开篇,以萧涧秋和文嫂、陶岚关系为主要情节,由萧涧秋出走结束全篇,不枝不蔓,首尾圆契。
③语言清丽,富有诗意。

第5题:

简析《竹林的故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首先,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没有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淳朴美德,具有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幻美的韵味,是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超尘脱俗。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其次,小说诗化、散文化,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第三,重视意境的营造,充满了诗情画意。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在废名的笔下就能够化为一个空灵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一定的消极避世倾向。第四,受佛教和禅宗的影响,追求禅趣和玄学意味。

第6题:

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
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
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第7题:

简析《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塑造了典型环境性格,鲜明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小说描写了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城,阴森恐怖的神学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揭示了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塑造了于连、德·瑞那、哇列诺、木尔侯爵、玛特儿小姐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2)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心理描写与故事情节和特定情境结合在一起。《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首先体现“向内转”趋势的作品,是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新起点。

第8题:

简析《北京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在《北京人》中,曹禺自觉地师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契诃夫,将传统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重外在戏剧性”的戏,变成重“内在戏剧性”的戏,将“戏剧的戏剧”变成了“心理的戏剧”、“抒情的戏剧”、“生活的戏剧”,实现了走向契诃夫的宿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不追求重大题材,挖掘人的日常生活的内在神韵和诗意、以及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寓深邃于平淡之中。其次,不追求强烈的外部动作,着意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有意把戏剧冲突的重心,由外部移到人物的内心,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性。第三,具有散文式的结构和平淡、幽远、深沉、隽永的抒情格调。

第9题:

简析《别赋》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别赋》以情动人,艺术性很高,曾被誉为“千古绝调”,这篇赋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1)高度概括,集中刻画,以一代十,穷情尽相,表现出世间的万种别恨与离愁。
(2)善于选取和描摹景物,为种种复杂丰富的别情服务。如“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榷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句句景中寓情。又如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喻富贵者;以“韩国赵厕,吴宫燕市”代刺客;以“辽水无极,雁山参云”写从军者之别,都以不同的环境气氛,表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格调的离别,从中看出离别的不同心绪,不同情感。
(3)善于铺陈渲染,使情味浓烈,加重了艺术的感人力量。如“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用春景渲染一对恋人的缠绵诽侧,低徊哀婉。

第10题:

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建安之杰”。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具体来说,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他的诗歌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讲究艺术表现,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形成了“辞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凝聚在其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从尚质朴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诗歌不仅进一步开辟了文学抒情化的道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主要表现在:一、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曹植诗歌既有豪气纵横如《白马篇》者,也有哀怨缠绵如《七哀诗》者,总体风格是刚健和柔美的统一。悲凉慷慨、风格刚健,是建安诗人的共性,而曹植诗歌精工富丽、骨气奇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二、注重对偶、炼字和生色。如《公宴》诗中“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接连三联对偶,十分工整。其中,“被”、“冒”将静态景物赋予动感,足见诗人炼字功夫。曹植这类诗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有音乐性,孕育了新体诗的因索。三、工于起调,善于警句。如《七哀诗》中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这些警句或在篇首或在篇中,为全诗增色,四、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并融合了《离骚》象征手法,如以转莲比喻流徙生活,以女无所归比喻怀才不遇等。
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