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呢?

题目

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当幼儿感到受挫折时。惩罚、凌辱、恐吓、被取笑都会使幼儿有挫折感,幼儿用攻击性行为反抗种种挫折感。虽然从总体上说,受挫折并不总是导致攻击性行为,但是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有攻击性。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减少幼儿的挫折感。
2、幼儿有暴力榜样。如果父母经常以暴力对付幼儿,幼儿则更倾;向于用暴力对付同伴。影视节目中暴力场面过多,也可导致幼儿的模仿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所做的心理实验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关于班图拉的这一心理实验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第三节“幼儿社会学习的方法”中的有关内容。
3、幼儿的攻击行为不被制止。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不予制止,等于告诉孩子父母已同意了这种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对他人有攻击性行为。
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鼓励幼儿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另一方面,和有攻击行为的幼儿讨论攻击别人的后果,如别的小朋友不和他玩了,他被同伴孤立,老师不喜欢等,引导他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攻击型幼儿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答案:D
解析:
惩罚不一定是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幼儿,惩罚能抑制攻击性;但对攻击型幼儿,惩罚则会加重攻击性行为。

第2题:

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出现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结合案例,试分析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一般将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包括躯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一般来说,男孩多倾向于躯体攻击,而女孩多倾向于言语攻击。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攻击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本案例中,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都属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来说,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1)父母的惩罚。研究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的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幼儿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却不能抑制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攻击性行为。(2)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幼儿成功地运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就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第3题: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第4题:

幼儿更多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是()。

  • A、言语性攻击
  • B、生理性攻击
  • C、主动性攻击
  • D、反应性攻击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A、玩具数量不足
  • B、同伴的交往
  • C、幼儿认知水平搞
  • D、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

正确答案:A

第6题:

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案:
解析:
材料中小强为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其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父母的惩罚。研究发现,有攻击性行为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幼儿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材料中小强在幼儿园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这些行为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惩罚造成的。
(2)大众传播媒介(榜样)。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一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材料中小强的行为有可能是在电视中看到的,认为拳打脚踢就能解决问题和矛盾。
(3)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幼儿成功地运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就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这是造成小强攻击性行为的另一个原因。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幼儿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攻击性。对幼儿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采用公正的方式。
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7题: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有什么特点?
(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第8题: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除了间接攻击和直接攻击外,还包含敌意性攻击和()

A、身体攻击

B、言语攻击

C、目的性攻击

D、工具性攻击


参考答案:D

第9题:

小强在幼儿园里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出现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 试分析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父母的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
(4)挫折。

第10题:

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攻击型幼儿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 B、惩罚能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
  • C、父母的惩罚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 D、惩罚是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