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三鹿奶粉"事件时,全国的乳业企业都立刻做出了应对措施,这

题目

当出现"三鹿奶粉"事件时,全国的乳业企业都立刻做出了应对措施,这是源于()。

  • A、行业突发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
  • B、重大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
  • C、地域突发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
  • D、生产突发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9年,三鹿集团因为毒奶粉事件灰飞烟灭。实际上,三聚氰胺只是造成三鹿悲剧的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是三鹿集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张,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对奶源的控制,据了解,三鹿集团在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他企业低。

(2)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3)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的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但三鹿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将问题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将“三鹿”、“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要求:

(1)指出三鹿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试说明创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好处;(3)指出三鹿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4)列举出3种以上风险应对策略。


正确答案:

第2题:

2004年的三鹿“假蛋白”奶粉事件,被媒体称为“大头娃娃”事件,发生在安徽。该事件是由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引起的,最终导致食用该奶粉的婴儿严重营养不良。经媒体披露后,全国各地纷纷要求三鹿婴幼儿奶粉退出市场。该事件暴露出来的是其奶源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最终导致三鹿退出了市场。
要求:
(1)简述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
(2)简述付款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答案:
解析:
(1)①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②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③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而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①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②企业应当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③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人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④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与供应商的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第3题:

三鹿奶粉事件是因为奶粉中被检出三聚氰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对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描述正确的包括()

  • A、增加了三鹿企业的收益
  • B、增加了社会成本
  • C、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
  • D、企业把个人成本转嫁给了社会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三聚氰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发现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原料

  • A、肾结石
  • B、胆结石
  • C、肺水肿
  • D、肠绞痛

正确答案:A

第6题:

第73-75题:

三鹿集团拥有“国家免检产品”等多项殊荣,奶粉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被视为行业标杆企业。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随后又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消息。在确认奶粉质量有问题(含有三聚氰胺)后,三鹿采取了召回产品、封存未出库产品等措施,但未及时向政府报告„„随着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的扩大,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从22家企业的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顿奶制品行业,使奶制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秩序有根本性的改变;彻查事故原因,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最后,三鹿集团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73.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通告,决定撤销三鹿集团免检资格和名牌产品称号,并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从而使很多企业遭受损失。这种损失属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 )。

A.直接损失

B.间接损失

C. 可追偿损失

D. 或有损失

74.由三鹿“奶粉事件”可知:

① 多家企业的婴幼儿奶粉都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因此,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②“召回产品”、“封存未出库产品”等补救措施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是有限的;③ 在食品安全标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依赖安全专家意见的时代,消费者受自身知识和能力所限,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维护应有的权益;④ 国家质检总局等监管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5.从社会角度看,以下属于三鹿“奶粉事件”负面影响的是( ):

①三鹿奶粉的消费者转向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② 降低了奶制品、乃至其他产品的国际需求,有效缓解了我国贸易顺差压力;③ 提高了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促进其加快出台了规范食品行业的有力措施;④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73.B

74.C

75.A

第7题:

请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企业运营中的道德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企业的“无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 。

第8题:

三鹿奶粉事件十年后,最近又出现了不合格疫苗事件,引起从企业的角度,这主要反映()方面出现了问题。

A.愿景与目标

B.使命与价值观

C.发展战略

D.过程管理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对奶粉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奶粉市场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里政府履行的职能主要是()。

  • A、经济调节
  • B、市场监管
  • C、社会管理
  • D、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于()。

  • A、2005年
  • B、2007年
  • C、2008年
  • D、2010年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