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张某因盗窃犯罪,被判入狱6年,张某入狱后,家人对他不关心,也

题目

罪犯张某因盗窃犯罪,被判入狱6年,张某入狱后,家人对他不关心,也从来不去探望,6年间张某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提前一年假释出狱,但是,假释后的张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亲情疏离。对于张某,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

  • A、监督管理
  • B、安置救济
  • C、思想法制教育
  • D、社会公德教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吕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吕某认真遵守法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吕某应如何处理?( )

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正确答案:B
B【解析】《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对吕某法律禁止假释。《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因此对吕某可以减刑。故B项正确。

第2题:

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归正,某日,以前的同伙张某找到蔡某,要蔡某与他去盗窃某商店,蔡某不愿意,但张某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有关蔡某以前的劣迹,蔡某怕失去女友,就同意与张某盗窃商店.共同犯罪中蔡某属于()。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帮助犯


参考答案:C

第3题:

张某送给刘某一辆汽车,已经办了手续,下列错误的观点有()。

A.刘某因紧急避险使张某受重伤,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B.刘某因正当防卫使张某受重伤,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C.刘某揭发张某的犯罪行为,张某锒铛入狱,张某可以撤销赠与;

D.刘某把张某打成植物人,张某可撤销赠与。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在张羽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犯罪而入狱,几年后因心脏病死在了狱中,剩下年幼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在某书店做管理员,收入微薄,为了维持家用,母亲在工作之余去做家政,非常辛苦,忙碌的母亲没有时间来关心和照顾张羽。张羽经常与社区的几个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还曾因为盗窃而被判入狱。出狱后的张羽不去找工作,整天惹是生非,慢慢竟染上了毒瘾。张羽的妻子得知后非常气愤,为了帮助张羽戒毒,她竟以身试毒,结果同他一样无法自拔,为筹毒资走上了盗窃之路。张羽的妻子被判入狱一年。

现在张羽与母亲还有他两岁的女儿住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小区中,三个人挤在一间很小的阁楼里,依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地生活。看着年幼的女儿和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想到在狱中的妻子,张羽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在家里自己实行戒毒,并且打算去找工作,他为将来的生活做了详细的规划。可就在张羽对生活信心满满时,妻子却在狱中寄来了离婚协议书,这让张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将来的生活又失去了希望。张羽的母亲看到儿子的状况,非常担心,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张羽的问题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正确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张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张羽一家人仅靠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家境窘迫。
(2)张羽一家三口住在很小的阁楼中,而且所在的小区即将拆迁。
(3)张羽的妻子提出离婚,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困扰。
(4)张羽还处在戒毒期,没有彻底戒毒。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拟订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1)帮助张羽彻底戒毒。
2)帮助张羽正确面对婚姻生活危机以及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心理困扰。
3)帮助张羽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计问题。
4)介入张羽的邻里系统,改变他们对张羽的看法,使张羽重获尊重、尊严。
(2)方案实施策略
1)帮助张羽联系技能培训,学得一技之长,鼓励张羽积极寻找工作,承担起家庭生活的责任。
2)社会工作者应澄清事实,帮助张羽解决婚姻危机,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其面对、处理环境突变的能力。
3)帮助张羽挖掘各方资源,顺利度过生理、心理戒毒期,与毒品彻底绝断。4)为张羽争取社会环境的改善,帮助他找回自尊。
(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张羽及家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第5题: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98~100 题:

某共同盗窃犯罪案件,经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张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李某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张某不服提起上诉,李某没有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受理后,在审判期间,张某因病死亡。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张某不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理?对李某又该如何处理?

第 98 题 关于本案中的上诉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诉期限内,张某仍然可以上诉

B.张某不得再上诉

C.在上诉期限内,李某可以撤回上诉,但要经过法院审查

D.在上诉期满后,李某不可以撤回上诉


正确答案:A
考点:上诉程序.
讲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2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是否提出上诉,以他们在上诉期满前最后一次的意思表示为准。”因此,A正确,B错误。第238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撤回上诉的,应当准许。”在上诉期限内撤回上诉,不需要经过法院审查,故C错误。第239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应当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当裁定准许被告人撤回上诉;如果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将无罪判为有罪、轻罪重判等,应当不准许撤回上诉,并按照上诉程序进行审理。”在上诉期满后,仍然可以撤回上诉,只是要经过法院审查,故D错误。本题选A。

第6题: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具有罪犯身份的时间是( )。

A.自入狱至死亡

B.所判刑期之内

C.发生犯罪行为起至刑期结束

D.重返社会之后


正确答案:B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只在所判刑期之内具有罪犯身份,一旦刑罚执行完毕,其罪犯身份则告终止,并恢复普通公民的身份。

第7题:

赵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赵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赵某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参考答案:错

第8题:

刘某因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入狱后,刘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对刘某( )。

A.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C.可以假释

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符合可以减刑的条件;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不得假释。

第9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不得假释的情况包括( )。

A.王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两年后,又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B.张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C.孙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D.赵某因盗窃国家文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正确答案:AB
AB【解析】选项A中王某的行为属于累犯,故不适用假释。选项B中张某的行为属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了10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不得假释。C项孙某的行为虽属暴力性犯罪,但未被判处10年以上刑罚,所以可以假释。D项中赵某虽被判处了10年以上刑罚,但盗窃不属于暴力性犯罪,所以也可以假释。故选AB.

第10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