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题目

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 A、功能理论
  • B、三阶段理论
  • C、社会判断理论
  • D、学习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性因素

D、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A.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B.自我效能模式
C.知信行模式
D.健康信念模式

答案:C
解析: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anclpractice,KABP或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第3题:

卡茨认为,态度的四项功能包括()、()、()和()。


参考答案:适应;自我防御;知识或认识;价值表现

第4题:

下列关于态度特点与态度改变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旅游者的态度改变越容易
  • B、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 C、态度构成的三要素一致性越强就越容易改变旅游者态度
  • D、态度的价值性直接影响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正确答案:B,D

第5题: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哪些因素制约?()

A社会因素

B团体因素

C宣传因素

D个性因素

E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A,B,C,D,E

第6题:

有关态度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态度是会变化的

B.态度不能说明一切

C.态度形成后,会趋向于持续一段时间

D.态度对营销者的用处不大

E.态度是由个人形成的,与他人无关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与品德?


答案:
解析: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的方法有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惩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地说服。需要一些技巧,包括: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或以情动人;考虑原有的态度特点。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第8题:

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A、态度改变的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态度改变的平衡理论

D、认知失调论

E、挫折-侵犯说


参考答案:B

第9题:

《寂寞的春天》出自于海洋生物学家()。

  • A、蕾切尔·卡逊
  • B、卢克·提普尔
  • C、伊内茨·林克
  • D、勃兰特

正确答案:A

第10题:

1960年,卡茨提出了态度的哪四种功能?


正确答案: 1、功利性功能。
2、价值功能。
3、自我防御功能。
4、认识性功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