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题目

简述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古往今来的统治者都很清楚语言文字在文治、教化方面的功用,因而都大力推行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的规范与统一。
(2)仓颉是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为西周及春秋列国文字的统一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
(4)汉代是隶书成熟期,当时的经典是用隶书写成的。东汉灵帝熹平年间,面对隶书无标准字体、文字失范的情况,批准蔡邕等用汉隶刊刻成著名的熹平石经,为《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种经书提供了石刻标准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
(5)唐代以后,楷书通行,历代政府仍通过刊立石经来对汉语汉字进行规范、统一。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开展了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保证了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在大陆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的广泛范围内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第2题:

简述环检机构应遵守的主要行为规范。


正确答案: (1)不出让、转借检测委托资质证书
(2)在车辆检测中不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结果或报告
(3)严格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标准、规范进行检测
(4)不人为修改车辆信息及检测数据
(5)不违反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
(6)不以任何方式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治理业务
(7)不使用未经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设备、仪器开展检测工作
(8)不在工作中以权谋私、索要或收取礼品、礼金及其他物品,收取贿赂
(9)积极协调解决用户的投诉或异议
(10)不使用无检测资格的人员从事检测工作

第3题: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开始。

A:道德规范
B:语言文字
C:行为准则
D:国家概念

答案:B
解析: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入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有: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

第4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语言文字法—《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 A、1981年1月1日
  • B、1991年1月1日
  • C、2001年1月1日

正确答案:C

第5题:

市和区、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 A、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
  • B、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
  • C、承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 D、承办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培训和水平测试。

正确答案:A,B

第6题:

我国的语言文字立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近百种语言,30来种现行文字。处理好语言文字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地位一律平等,但通用的范围不同,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的语言文字两个层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同时使用。
第二,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第三,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第7题:

简述语言文字规范的过程?


正确答案: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行文字改革工作,是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995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为纪念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工作40周年发表社论《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文字法》的颁布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第8题:

简述CCAA审核员行为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1)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
2)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3)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
4)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
5)不介入冲突和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6)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或聘用单位的书面授权
7)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8)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人员或人员注册过程中的信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9)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过程中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
10)不向受审核方提供相关咨询。

第9题:

试述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正确答案:(1)仓领是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
(2)自西周以来)统治者一直很注意文字的统一问题。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它是一本教学童识字的课本,是必须要讲求规范的。
(3)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
(4)汉代是隶书成熟期,当时的经典是用隶书写成一的。东几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白虎观会议,使经典语言和对经典的解释得到了一次规范。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东汉灵帝熹平年间,蔡邕等用汉隶刊刻成著名的熹平石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
(5)颜师古奉诏考订五经文字,作《五经定本》颁行天下,作为经学的标准文本,对经典语言文字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6)唐代以后,楷书,历代政府仍通过刊立石经来对汉语汉字进行规范、统一,后蜀有广政石经,北宋嘉佑刻二字石经,用篆隶两种字体,南宋有高宗御书石经。清代康熙皇帝钦敕编纂《康熙字典》成为古代汉字正字的,总结之作。(7)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第10题:

简述我国纳税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涵盖纳税人依申请和税务部门依职权的全部服务事项,具体包括税务登记规范、税务认定规范、发票办理规范、申报纳税规范、优惠办理规范、证明办理规范、宣传咨询规范、权益保护规范、文明服务规范九大类业务。每一类中都包括概述和每个服务事项的业务描述、报送资料、基本流程、基本规范和升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