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为一农村青年,2012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就随同乡

题目

李民为一农村青年,2012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就随同乡一起加入了去北京打工的行列。2012年9月他们一行16人来到京望建筑集团,成为一位农民工。到2013年12月,临近新年,他们一行人欲返乡过年,向老板讨要工钱。老板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不给,使他们一行人生活陷入困境。请回答下列问题。经调查,京望集团一直没有与李民一行人签订劳动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为京望集团已经与李民一行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B、京望集团应当向李民一行人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 C、李民一行人可以随时解除该劳动合同
  • D、京望集团应当向李民一行人支付相对于李民等人2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与乙是同班同学并且是邻居,乙在校学习时成绩就一直比甲好,二人大学毕业以后,乙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娶到了漂亮的妻子,并育有一子。甲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处于待业状态。为此,甲对乙嫉妒不已。某日,甲把乙三岁的儿子骗走,带到农村的一个亲戚丙的家中藏匿。后甲给乙写了匿名信,索要20万元,否则就撕票。乙收到勒索信后立即报警,甲得知后恼羞成怒,把乙的儿子杀害。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 73~77 问题:

第 73 题 甲的行为不构成:( )

A.绑架罪

B.故意杀人罪

C.拐骗儿童罪

D.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BCD
【考点】绑架罪;拐骗儿童罪;敲诈勒索罪;包容犯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故意杀人罪被绑架罪包容。

第2题:

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国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话题,就某一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多措并举让“村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更安心地服务于我国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为之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二是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
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
最后,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加以解决。

第3题:

下列人员中,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

A.大学毕业不愿找工作,已在家两年的张某

B.曾在某企业上班,但破产导致工作没有着落的李某

C.已进行了失业登记,并努力寻找工作的郑某

D.因工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王某


答案:BC

第4题:

李民为一农村青年,2007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一 直没有着落,就随同乡一起加入了去北京打工的行列。2007年9月他们一行16人来到京望建筑集团,成为 一位农民工。到2008年12月,临近新年,他们一行人 欲返乡过年,向老板讨要工钱。老板一直以各种理由 拖欠不给,使他们一行人生活陷人困境。请回答下列 问题。
现在李民一行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救济?( )
A.请所在地居委会作为第三方与京望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B.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 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C.他们一行人共同推举李民作为代表参加调解、仲裁
D.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 依法处理


答案:A,B,C,D
解析:
。A选项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法》第4条的规定,正确。B选项符合《劳动合同法》 第5条的规定,正确。C选项符合该法第7条的规定, 正确。D选项符合该法第9条的规定,正确。

第5题:

下列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有( )。

A.农民老方因土地被铁路建设征用,一直在家待业

B.萧某中专毕业后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没有就业

C.老袁没有专业技能,一直失业在家

D.小冯因要照顾病重瘫痪老母,只能辞工,无经济来源

E.小孙大学毕业,换了几份工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最近又辞职在家待业


正确答案:ACD
就业援助的对象是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第6题:

小陈大学毕业后与妻子小黄结婚,小黄没有工作,一直在家当全职太太,小陈所在单位按规定缴纳了生育保险费,但因小黄未就业,则不能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李某为某公司经理,其妻王某长期休病假在家,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李甲于1995年与赵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李小刚。李甲于1998年车祸身亡。女儿李乙未婚,与父母同住。李某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出差,2000年于南方某城市认识了当地的女青年钱某,次年钱某为李某生有一子李丙,李丙一直随母亲生活。2003年李某意外死亡,经查,有现金5万元,银行存款35万元,李某生前没有遗嘱,对于李某的遗产分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李某妻子王某可以分得遗产5万元 (2)李小刚可以代位继承其父李甲应得

A.(1) (3)

B.(2) (4)

C.(1) (2)

D.(3) (4)


参考答案:C
解析:首先明确李某的遗产范围,与妻子王某分割夫妻财产后,20万元为李某的遗产。由于李某生前未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妻子王某、孙子李小刚(代位继承)、女儿李乙、李丙(非婚生子女),每人继承5万元。钱某与李某并不属于法律上承认的夫妻,因此没有继承权。

第8题:

民警李某见两青年持钢条围追殴打一中年人。李某即掏枪击伤其中一青年。另一青年转而攻击李某,李某又开枪将其击伤。李某随后将两青年押回派出所。李某的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有哪些?

A、李某使用武器前没有先予警告

B、李某使用武器前没有请示

C、李某没有及时保护现场

D、李某没有立即向所属机关报告使用武器情况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内卷化效应,指的是个体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只是进行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 小李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五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 钱老师在图书馆工作十几年,虽然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 老杨已在城里打工二十余年,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 刘阿姨说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张先生都没有什么改善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其他定义

本题属于定义判断中的单定义题型。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为“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选项A,换了五份工作,不符合定义中的“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排除;选项B,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不符合定义中的“没有任何变化”,排除;选项D,没有涉及到“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排除。选项C,符合定义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因此答案为选项C。

第10题:

李民为一农村青年,2012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就随同乡一起加入了去北京打工的行列。2012年9月他们一行16人来到京望建筑集团,成为一位农民工。到2013年12月,临近新年,他们一行人欲返乡过年,向老板讨要工钱。老板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不给,使他们一行人生活陷入困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现在李民一行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救济?( )查看材料

A.请所在地居委会作为第三方与京望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B.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C.他们一行人共同推举李民作为代表参加调解、仲裁
D.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劳动争议的解决, A选项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条规定,正确。B选项符合《劳动合同法》第5条规定,正确。C选项符合该法第7条规定,正确。D选项符合该法第9条的规定,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