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乙县A、B、C三个村共有的水质

题目

甲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乙县A、B、C三个村共有的水质,受损达数万元。三村联合向法院起诉索赔。经法院调解,化工厂同意赔偿索赔金额的60%。A、B两村表示同意,遂与化工厂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送达C村时,C村拒收,并申明调解当天他们不在场,AB两村事先也未征询他们的意见,因此仍要求按照原数额请求赔偿。请回答问题: 若这十几个村推选出代表李某,李某经同化工厂协商,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送达各村时,各村声称调解时不在场,李某也未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仍要求按原索赔金额进行赔偿。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 A、李某与化工厂的调解协议无效
  • B、李某与化工厂的调解协议有效
  • C、法院应重新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及时判决
  • D、法院无须再进行调解,应及时判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系甲县农民,2006年到乙市打工期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在讯问过程中,李某供述其还在2004年至2005年间在甲县实施抢劫行为多次,共抢劫财物价值5万余元;还在甲县对邻居张某敲诈勒索,迫使其将5000元人民币交给了后来到丙县打工的李某。本案中,对李某享有刑事审判管辖权的法院是( )

A.甲县人民法院

B.乙市人民法院

C.丙县人民法院

D.只有甲县或乙市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ABC
本题考查我国刑诉法关于审判管辖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刑诉法解释》第2条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本案中,李某在乙市实施了盗窃罪行为,在甲县实施了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行为,因此甲县、乙市法院都有管辖权。但由于敲诈勒索罪是财产犯罪,根据《刑诉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犯罪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地都是犯罪地,因此本案的正确答案是ABC。可见,《刑诉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对刑事诉讼法的扩张解释。当几个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享有管辖权时就发生了管辖权竞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第2题:

甲市一家养鸡专业大户周某养的鸡于2002年3月开始出现拉稀、消瘦等症状,4月就有500 多只鸡死亡,到五六月死鸡数量逐渐增加,周某买了很多药都没能遏制死鸡,至2002年7月,周某共死鸡6000多只,购鸡苗和饲料等直接经济损失共12,000 元,如果鸡长成,则每只按市场价可卖6元。周某不得不停止了养鸡。周某多方调查,发现临近的华益化工厂新增了化学产品品种,其厂内的废水经过一条处理线直接储存在场内的废水池里,该储水池距离周某养鸡场仅十多米,周某怀疑是化工厂的废水池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他养的鸡饮水中毒而死,因此,周某于2004 年9月把华益化工厂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法院不会支持周某的诉讼请求,因为已经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

B.周某应当证明他的死鸡与华益化工厂的污染存在因果关系

C.如果法院判决化工厂赔偿周某,赔偿数额应当是36,000元,包括周某的可得利润

D.华益化工厂可以通过证明自己遵守了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且没有进行污染物排放为理由进行抗辩


正确答案:C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环境民事诉讼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所以选项A错误。法院判绝不是科学裁判,并不要求严格科学地证明污染损害后果和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在环境污染民事诉讼中,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推定,而且在举证责任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所以选项8错误。环境污染损失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即包括可得利润。所以选项C正确。环境民事诉讼采用的是所谓的无过错责任,污染者不能以排污行为合法、没有过错为理由进行抗辩。所以选项D错误。

第3题:

某市甲县工人排出的工业废水流向乙县,污染乙县农民承包的农田、鱼塘,造成农作物和鱼的死亡,可向()起诉。

A、甲县人民法院

B、乙县人民法院

C、某市中级法院

D、由中级法院指定


参考答案:AB

第4题:

甲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乙县A、B、C三个村共有的水质,受损达数万元。三村联合向法院起诉索赔。经法院调解,化工厂同意赔偿索赔金额的60%。A、B两村表示同意,遂与化工厂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送达C村时,C村拒收,并申明调解当天他们不在场,AB两村事先也未征询他们的意见,因此仍要求按照原数额请求赔偿。请回答问题: 关于本案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本案是必要共同诉讼
  • B、ABC村是共同原告
  • C、乙县基层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
  • D、甲市化工厂所在地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甲省乙市丙县环保局认为辖下丁化工厂向大气排污超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遂责令丁化工厂迅速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该化工厂处以2万元的罚款;罚款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8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如果该化工厂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 )申请行政复议。

A: 乙市环保局
B: 丙县人民法院
C: 丙县人民政府
D: 乙市人民法院

答案:A,C
解析:
《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
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
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因为本题中罚款2
万元的行政处罚的行政行为是由丙县环保局作出的,应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
即乙市环保局,或本级人民政府,即丙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故本题答案选AC。

第6题:

吉林省丙市甲县某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流向乙县,污染乙县农民王某承包的农田、鱼塘,造成农作物和鱼的死亡,王某可向()起诉。

A.甲县人民法院

B.乙县人民法院

C.丙市中级人民法院

D.由丙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的管辖法院


参考答案:A, B

第7题:

袁某的原户籍所在地在甲村,2008年袁某从甲村开出迁住证,迁往乙村。但在乙村登记前,袁某生病,在县医院住院1年零3个月,病愈后袁某前往北京打工,并在某区办理了暂住证,居住期限为1年,现住在某区某街道某号。现问,袁某的住所应确定为何处?( ) A.甲村 B.乙村 C.县医院 D.北京某区某街道某号


正确答案:A
根据《民通意见》第9条规定,本题中袁某由其户籍所在地甲村迁出后,在迁入另一地乙村之前,无经常居住地,故仍应以其原户籍所在地甲村为住所。故本题A项正确。

第8题: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列哪个说法或者做法正确?( )

A.某企业在某县工商局进行的工商登记信息,不属于政府信息

B.甲向某省司法厅申请公开某乙是否是律师的信息,该省司法厅可以要求甲缴纳申请公开费300元

C.沈某向县地税局申请公开其本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县地税局工作人员要求其提供本人身份证予以核实身份

D.村委会认为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该村耕地,要求市环保局公开该厂向该局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市环保局以该报告涉及化工厂的商业秘密为由直接决定不公开


正确答案:C
40.答案:C 考点:政府信息讲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工商登记信息,属于工商局履行职责中制作的信息,故属于政府信息,选项A错误。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仅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不可收取非成本性费用。故选项B错误。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5条,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故选项C正确。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先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故选项D 中的“直接”二字表述有误。

第9题:

(2018年)某危险品运输船只突发沉船事故,有危险品流入河道内。事发地点属甲市乙县辖区,事发后甲市乙县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然而,被污染水域已扩大到下游本省丙市丁县。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由( )。

A.乙县负责,丁县配合
B.乙县和丁县共同负责
C.甲市负责.丙市配合
D.甲市和丙市共同负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第10题:

李某到甲县人社局申请退休,甲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王某经审核作出不予退休的决定,李某不服该决定向乙市人社局申请行政复议,乙市人社局维持原决定。李某向法院起诉,下列为本案被告的是()。

  • A、王某
  • B、王某和甲县人社局
  • C、甲县人社局和乙市人社局
  • D、王某、甲县人社局和乙市人社局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