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概述。

题目

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概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牙槽脓肿,是指急性根尖周炎发展到骨膜下脓肿或黏膜下脓肿,或者是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进展到骨膜下脓肿或黏膜下脓肿。多由牙源性浆液性炎症发展而来,脓肿最初只限于根尖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炎症细胞的浸润主要在根尖附近的牙槽骨中。若炎症继续扩散,感染可由牙槽骨的骨髓腔扩散到牙槽骨的骨外板,并通到骨密质上的营养孔而达到骨膜下。脓液可聚集在骨膜下,后穿透骨膜达黏膜下,这时临床一般称为牙槽脓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直肠阴道指诊发现波动性肿块向阴道突出,有触痛,此时应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A.大剂量抗生素

B.热水坐浴,会阴部理疗

C.经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

D.经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

E.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术


正确答案:E

第2题:

对急性骨髓炎既具诊断价值又有治疗功能的手术是( )。

A、穿刺抽吸术

B、开窗引流术

C、切开引流术

D、闭式灌洗引流术

E、病灶清除术


参考答案:A

第3题:

试述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基本原则是:

(1)首先应确诊为化脓性感染,且已形成脓腔(可疑时,应先用穿刺抽液法来决定)。结核性冷脓肿无混合性感染时,一般不作切开引流。

(2)保证脓腔引流通畅,因此切口须做在脓腔的最低部位,且切口必须够大。也可做1~2个对口引流。

(3)切开时不能损坏重要血管、神经。颜面部的切开引流应注意尽可能不损坏面容。

(4)切口部位的选择,应注意愈合的瘢痕不影响该处的功能,尤其是手指的触觉,手的握力,足的负重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5)引流物的选择必须恰当,一般浅表的脓肿可用凡士林纱布或橡皮膜条引流,而深部脓肿或脓腔较大、脓液甚多者,可用橡皮管引流。

第4题:

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首先应确诊为化脓性感染,且已形成脓腔(可疑时,应先用穿刺抽液法来决定)。结核性冷脓肿无混合性感染时,一般不作切开引流。
(2)保证脓腔引流通畅,因此切口须作在脓腔的最低部位,切口必须够大。也可作1~2个对口引流。
(3)切开时不能损坏重要血管、神经。颜面部的切开引流应注意尽可能不损坏面容。
(4)切口部位的选择,应注意愈合的瘢痕不影响该处的功能,尤其是手指的触觉,手的握力,足的负重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5)引流物的选择必须恰当,一般浅表的脓肿可用凡士林纱布或橡皮膜条引流,而深部脓肿或脓腔较大、脓液甚多者,可用橡皮管引流。

第5题:

牙槽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


答案:
解析:
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表面黏膜紧张、发红;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抽出者。

第6题:

患有自觉肛周剧痛或发热,而肛门部无明显红肿,触诊肛门有深部压痛者,选用

A、低位脓肿切开引流术

B、低位脓肿一期根治术

C、粘膜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D、坐骨直肠窝脓肿切开引流术

E、骨盆直肠窝脓肿切开引流术


参考答案:E

第7题:

牙槽脓肿切开引流的步骤


答案:
解析:
1.术前准备切开引流术前准备工作与拔牙术前准备相同。
2.器械准备 选择手术刀柄、手术刀、血管钳、冲洗针、引流条、必要的棉球或纱布。
3.麻醉方法选择局部麻醉。
4.切开部位选择口腔前庭沟肿胀最明显处。
5.切开一般切开至黏膜下即可,根据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性分离扩大创口。
6.建立引流根据脓肿的位置、脓腔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引流方法。一般选择橡皮片或碘仿纱条引流。
7.换药第一次切开后,根据患者感染程度可选用生理盐水冲洗或1%~3%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交替冲洗;以后每日选用1%~3%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液冲洗脓腔,同时更换引流物。
注意: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一般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原则及要求。

第8题:

此时应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A.热水坐浴,会阴部理疗

B.大剂量抗生素

C.经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

D.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


正确答案:D

第9题:

何时应行脓肿的切开引流术?


答案:
解析:
(1)脓肿已有明显波动。
(2)深部脓肿经穿刺证实有脓液。
(3)口底蜂窝织炎、手部感染及其他特殊部位的脓肿,应于脓液尚未聚集成明显脓肿前施行手术。

第10题:

简述脓肿切开引流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1.表浅部脓肿,触及波动感者。2.深部脓肿诊断性穿刺有脓液抽出者。3.特殊部位感染,虽无脓液排出,但局部张力高者。
(二)术前准备1.清洗局部皮肤、备皮。2.局部浸润麻醉,注药时应从脓肿周围向中心注射,但不能注入脓腔。
(三)体位依据不同部位脓肿选取不同的体位。
(四)手术方法1.碘酒、乙醇消毒局部皮鉴,铺无菌巾。2.切口应选择在脓肿隆起、波动明显和位置较低的部位,以利引流。切口的方向在浅部脓肿应与皮纹平行;深部脓肿应沿浅层肌肉纤维走行方向;关节处脓肿应横行切开。3.浅部脓肿,切开皮肤后脓液即可流出,根据脓腔的大小,再向两端延长切口,直达脓腔边缘。深部脓肿先用一粗针头穿刺定位后,将针头留原处,作为引导,然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肌层,直达脓腔,并将其扩张。以手指深入脓腔,分开脓腔的纤维分隔,使引流通畅。4.脓液及坏死组织排除后,脓腔内可放凡士林纱布。若伤面有渗血时,应用凡士林纱布稍加压填塞以止血,外用敷料包扎。
(五)术后处理1.根据脓液渗出的多少及时更换敷料,引流填塞物不宜过紧,以免影响引流。伤口保持口大底小以保证引流通畅并使伤口从基底部逐渐愈合。如脓肿切开后症状不缓解,或体温再度上升,应考虑引流不畅或有新脓肿形成的可能,要仔细检查并及时给予恰当处理。2.脓肿切开引流后创面经久不愈合时,应考虑下列情况:(1)异物或坏死组织存留。(2)脓腔壁硬死,死腔过大。(3)换药技术不当。(4)全身情况不良。(5)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性脓肿等。
(六)质量要求1.熟悉适应证。2.术前准备正确。3.消毒、铺巾、切开操作正确、规范。4.术后处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