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

题目

简述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包括

A.进展型

B.完全型

C.可逆性脑缺血发作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缓慢进展型


正确答案:ABCE

第2题:

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不包括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分水岭梗死
D.TIA
E.腔隙性梗死

答案:D
解析: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3题:

试述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1)病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炎,少数病人可因为血管外伤、先天性动脉狭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2)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病。约25%的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常见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偏盲,并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第4题:

脑血栓形成依据症状和体征的演进过程可分三种临床类型,即()性卒中,()性卒中和()。


正确答案:完全;进展;RIND

第5题:

脑血栓形成

A.脑梗死发生率在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各占约50%
B.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50%
C.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基本病因
D.心房颤动栓子脱落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
E.有资料认为舒张压升高在脑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脑血栓形成发生常在颈内动脉系统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20%。脑血栓形成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以动脉分叉处多见。心房颤动栓子脱落导致脑栓塞。舒张压升高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第6题: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类型


答案:
解析:
(1)完全型:通常指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者,常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3)缓慢进展型:起病2周后症状仍进展,常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等有关。
(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出现的神经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才恢复,最长可持续3周,不留后遗症。

第7题: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答案:
解析:
根据急性缺血、缺氧造成脑局部软化、坏死的部位,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大脑中动脉闭塞:如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梗死面积较大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皮层支闭塞时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身忽视症等体像障碍。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受损时,可有失语。
(2)椎.基底动脉闭塞:常出现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常迅速死亡。脑桥基底部梗死可出现闭锁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球麻痹,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8题:

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不包括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分水岭梗死

D、TIA

E、腔隙性梗死


参考答案:D

第9题:

以下关于脑血栓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脑梗死发生率在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各占约50%
B.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50%
C.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基本病因
D.心房颤动栓子脱落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
E.有资料认为舒张压升高在脑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脑血栓形成发生常在颈内动脉系统占8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20%。脑血栓形成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以动脉分叉处多见。心房颤动栓子脱落导致脑栓塞。舒张压升高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第10题:

简述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正确答案: 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是:①脑梗死病灶继发性出血:尿激酶是非选择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和血浆中的纤溶酶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性;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③再闭塞,机制不甚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