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题目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发热39.7℃,头痛,呕吐,昏迷,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巴氏征阳性。血象:WBC20×10\super9\nosupersub/L,N0.85。诊断为:

A.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型

B.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

C.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

D.流行性乙型脑炎普通型


正确答案:D

第2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可称为

A、乙型脑炎

B、日本脑炎

C、细菌性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神经性脑炎


参考答案:B

第3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1.病毒分离 病程第1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但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2.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在病后3~4天即可出现,脑脊液中最早在病程第2天测到,两周达高峰,可作早期诊断。3.血气分析 重患者应作血气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呼吸功能衰竭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

第4题:

简述中毒性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中毒性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要点:①中毒性菌痢起病较乙脑更急,常在发病24小时内即出现高热、抽搐、昏迷、乙脑病情进展相对缓慢;②中毒性菌痢常伴有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而乙脑休克极少见,而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明显;③中毒性菌痢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正常,而乙脑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变化(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④中毒性菌痢患者肛拭或生理盐水灌肠取粪便检查,可见多数白细胞及/或脓细胞及红细胞,而乙脑患者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第5题: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惊厥的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乙型脑炎惊厥或抽搐的处理原则:去除病因及镇静止痉,脑水肿为主所致者用甘露醇脱水为主,可合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呼吸道阻塞所致者应吸痰、给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脑实质病变所致惊厥可使用镇静剂如安定。

第6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为

A、腰椎穿刺检测颅内压

B、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IgM抗体


参考答案:E

第7题:

能做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 A、病毒分离
  • B、中和试验
  • C、补体结合试验
  • D、特异性Igm
  • E、血凝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D

第8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者

C、猪

D、候鸟

E、蚊子


参考答案:C

第9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过程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乙脑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增殖,继而少量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病毒随血流播散至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经10天左右潜伏期,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再继续发展,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少数患者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或者功能低下,病毒可经屏障侵入脑组织并在其内增殖,造成实质病变,引起显性感染,经5~10天的潜伏期后发病。病程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此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

第10题: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如下:
肉眼观:脑膜充血,脑水肿明显,脑回宽,脑沟变窄;切面上在皮质深层、基底核、视丘等部位可见粟粒或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其境界清楚,弥散分布或聚集成群。
镜下特点:①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炎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袖套状浸润;②神经变性坏死,出现噬神经细胞现象及卫星现象;③脑筛网状软化灶形成;④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