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题目

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阐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标准是:临床上有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存在,并具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时,可诊断DIC: (1)、多发性出血倾向;(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4)、早期应用抗凝治疗有效。

第2题:

试述急性DIC导致休克的机制。


正确答案: (1)广泛的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2)冠脉内微血栓形成,心肌受损导致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
(3)DIC常伴有广出血.直接使循环血量减少;
(4)直接或间接激活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以致激肽和补体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外周阻力显著下降;而补体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通过释放组胺发挥与激肽类似的作用。上述因素的作用,使血压下降,而导致休克。

第3题:

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本题答案:(1)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见于:产科意外、外科手术及创伤、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等
(2)血管内皮受损,激活XII,启动内凝见于: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暑等。
(3)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
(4)促凝物质入血:
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

第4题:

简述DIC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存在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肤、黏膜栓塞性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
④抗凝治疗有效

第5题:

试述诊断DIC的主要实验指标。


正确答案: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可诊断为DIC://
(1)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β-TG、PF4、TXB2和P-选择素。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超过4.0g/L(白血病、恶性肿瘤低于1.8g/L,肝病低于1.0g/L)。
(3)FDP超过20μg/L(肝病超过60p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4)血浆PT时间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超过5s以上)。
(5)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
(6)AT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
(7)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第6题:

休克诊断DIC的标准包括

A、血小板计数2%


参考答案:ABCDE

第7题:

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DIC的发生机制包括:
①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发展。
②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激活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和补体系统,导致DIC。
③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导致DIC。
④胰蛋白酶、蛇毒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也可导致DIC。

第8题:

试述DIC病人发生出血的机制。


本题答案:(1)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2)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形成增多。(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大量形成,FDP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

第9题:

试述ITP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脾不大;
4、骨骼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5、泼尼松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6、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10题:

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DIC的诊断标准:①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微血管栓塞、抗凝治疗有效;③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00×10/L;纤维蛋白原下降;3P试验阳性,凝血酶时间异常,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全血块溶血时间缩短,FDP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