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针灸治疗虚证崩漏应()A、针刺用补法B、可施用灸法C、针刺用泻法D、调补冲任、益气固经E、选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查看答案
问题:病人李某,情志不遂,以致胁痛、吐血、目赤、目眩、癫狂。照俞募配穴原则,与其俞穴相配的募穴是()A、中府B、石门C、巨阙D、章门E、期门
问题:治疗痢疾、便秘、肠痈常选()A、内庭B、丰隆C、下巨虚D、条口E、上巨虚
问题:适宜于大部分腧穴的进针角度()A、直刺B、斜刺C、平刺D、横刺E、沿皮刺
问题:肾经中与阴跷脉相通的经穴是()A、列缺B、外关C、后溪D、照海E、申脉
问题:下列对腧穴日月穴描述正确的是()A、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B、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C、腋中线上,平第6肋间隙D、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E、是肝经募穴
问题:当肩胸关节(肩锁、胸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外展活动将减少()A、三分之二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一E、四分之一
问题:下列对烧山火的针刺深度及顺序描述正确的是()A、先上1/3,再中1/3,最后下1/3,均行提插补法B、先上1/3,再中1/3,最后下1/3,均行提插泻法C、先上1/3,再中1/3,最后下1/3,均行捻转补法D、先上1/3,再中1/3,最后下1/3,均行捻转泻法E、先下1/3,再中1/3,最后上1/3,均行提插捻转补泻法
问题: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A、北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B、明代张四维的《医门秘旨》C、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D、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E、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问题:下列穴位归经,错误的是()A、太白-肝经B、列缺-肺经C、合谷-大肠经D、阳陵泉-胆经E、阴陵泉-脾经
问题:心经的原穴是()A、神门B、间使C、大陵D、内关E、太渊
问题:患者,女,53岁。咳嗽月余,加重1周,咳引胸胁疼痛,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舌苔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应首选()A、足阳明、手阳明经穴B、手太阴、手阳明经穴C、手阳明、足厥阴经穴D、足厥阴、手太阴经穴E、手太阴、足太阴经穴
问题:隔蒜灸适用于治疗的病证是()A、哮喘B、寒性呕吐腹痛C、疮疡久溃不敛D、疮疡初起E、小儿脐风
问题:周某,男,68岁。头发全脱10年。近因头痛来诊。王医师决定取其头部百会、上星等穴治疗。对于头发全脱的周某,王医生定取头部穴位的方法是()A、两耳尖距离酌情折算B、两耳后乳突间9寸酌情折算C、大椎到胸椎的距离酌情折算D、眉心到大椎为18寸折算E、两颧骨间与两瞳孔间距离酌情折算
问题:商阳穴位于()A、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B、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C、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D、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E、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问题: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是正确的()A、临床上有一部分顽固性"网球肘"是由于骨问背侧神经受压而引起的B、肱骨外上髁炎可引起尺神经皮支受挤压C、治疗手法多采用滚、揉、弹拨、擦法D、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作手术治疗E、疼痛可由肘后外侧沿伸肌向下放射
问题:鼻烟窝处肿胀为()A、二分舟B、月骨脱位C、下尺桡关节分离D、舟状骨骨折E、拇长伸肌腱腱鞘炎
问题:足少阴肾经在腹部的走行是()A、前正中线旁开0.5寸B、前正中线旁开1寸C、前正中线旁开1.5寸D、前正中线旁开2寸E、前正中线旁开4寸
问题: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A、行经前3~4天至经期后4天左右B、痛经未发作时C、行经前或行经后D、行经期或行经后3~4天E、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
问题:患者,男,18岁。腹痛2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A、合谷、中脘、气海B、合谷、天枢、上巨虚C、合谷、下脘、关元D、曲池、梁门、足三里E、曲池、上巨虚、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