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诊断标准是右心室壁厚度()

题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诊断标准是右心室壁厚度()

  • A、肺动脉瓣左下方6cm处>9mm
  • B、肺动脉瓣左下方5cm处>8mm
  • C、肺动脉瓣左下方4cm处>7mm
  • D、肺动脉瓣左下方3cm处>6mm
  • E、肺动脉瓣左下方2cm处>5m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


答案:
解析:
1.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2.根据心电图、X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第2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的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2.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疾患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3.原发性心肌病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等。

第3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诊断标准是右心室壁厚度

A、肺动脉瓣左下方6cm处>9mm

B、肺动脉瓣左下方5cm处>8mm

C、肺动脉瓣左下方4cm处>7mm

D、肺动脉瓣左下方3cm处>6mm

E、肺动脉瓣左下方2cm处>5mm


参考答案:E

第4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77年我国肺心病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诊断标准包括肺血管X线征象和心脏的X线征象:
(1)右肺下动脉干扩张:①横径≥15mm;②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③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
(2)肺动脉段中段凸出或其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围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4)肺动脉圆锥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锥高>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具有上述(1)~(4)中的一项可提示,两项以上可诊断。具有第(5)项可诊断。

第5题:

病理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形态标准是肺动脉瓣下________处右心室肌壁超过_________。


正确答案:2cm;0.5cm

第6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变化的主要指标是


A.左心室肥厚
B.肺动脉瓣下2 cm处右心室壁厚度超过0.5 cm
C.三尖瓣关闭不全
D.心脏重量增加可达850 g

答案:B
解析:
病理P17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张,扩大的右心室占据心尖部,外观钝圆。心脏重量增加,可达850g。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室上嵴增厚。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 ~4mm)作为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

第7题:

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肺心病是多种慢性肺部疾病的晚期合并症,因此肺部可以看到各种原发性肺疾病的晚期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肺血管的病变主要是肺小动脉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有时可见有小血栓的形成和机化。肺动脉干及较大分支管腔扩张,管壁弹力纤维和肌纤维增粗,使管壁增厚,晚期管壁因纤维化而变硬。此外,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第8题:

肺源性心脏病病理诊断标准为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瓣下2cm处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

C.心尖纯圆

D.右心功能不全


参考答案:B

第9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检查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检查诊断标准:
(1)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R/S≥1;③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V3R/S≤1);④RV+SV>1.05mV;⑤aVR导联R/S或R/Q≥1;⑥V1,2,3呈QS、Qr、qr(虚除外心肌梗死);⑦肺性P波(PI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度,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度)。
(2)次要条件:①肢导联低电压,②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具有一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两项以上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SV>1.05mV;⑤aVR导联R/S或R/Q≥1;⑥V1,2,3呈QS、Qr、qr(虚除外心肌梗死);⑦肺性P波(PI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度,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度)。

第10题: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诊断依据和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1)诊断依据:
①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粘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粘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②
双肺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③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2)发生机制: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破坏肺的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使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缺氧还能导致肺血管构型改建,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还有肺血管数目减少,均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脑缺氧、水肿、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