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5岁,睑裂区鼻侧角巩膜缘处见三角形隆起的灰黄色结节

题目

患者,男性,65岁,睑裂区鼻侧角巩膜缘处见三角形隆起的灰黄色结节,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考虑诊断为()

  • A、翼状胬肉
  • B、泡性结膜炎
  • C、睑裂斑
  • D、结膜色素沉积
  • E、角结膜皮样脂肪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67岁,右眼鼻侧角结膜交接处见胶冻状新生物,微隆起呈粉红色,表面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界限清晰,病理活检证实上皮重度分化不良,可见多核细胞,病变未局限于角膜上皮层,此时首先需考虑的疾病是()
A

角结膜皮样瘤

B

角结膜鳞癌

C

角膜原位癌

D

翼状胬肉

E

睑裂斑炎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角膜原位癌又称上皮内上皮癌或Powen病,是一种单眼发病,病程缓慢的上皮样良性肿瘤。多见于老年,单眼发病,病程缓慢。病变多好发于角膜结膜交界处,缓慢生长的半透明或胶冻样新生物,微隆起呈粉红色或霜白色,表面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界限清楚,可局限生长。活检及组织病理学可确诊。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考虑的诊断是C。

第2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65岁,睑裂区鼻侧角巩膜缘处见三角形隆起的灰黄色结节,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考虑诊断为()
A

翼状胬肉

B

泡性结膜炎

C

睑裂斑

D

结膜色素沉积

E

角结膜皮样脂肪瘤


正确答案: C
解析: 睑裂斑被认为是紫外线诱发胶原变性的结果,鼻侧发生多且早于颞侧,多为双侧性。外观常像脂类渗透至上皮下组织,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睑裂部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隆起的斑块,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诊断该患者为睑裂斑,答案为C。

第3题:

单选题
面部“危险三角”是指(  )。
A

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

B

鼻底至两侧口角区域

C

双侧睑裂至鼻底

D

双侧睑裂至颏点

E

双侧睑角至颏点


正确答案: E
解析: 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

第4题:

多选题
患者男性,65岁,睑裂区鼻侧角巩膜缘处见三角形隆起的灰黄色结节,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 该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可采用()
A

单纯切除

B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

C

球结膜移植

D

羊膜移植

E

球结膜转位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正常成年人的锯齿缘在角膜缘后的距离正确的描述是()

  • A、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2mm左右
  • B、鼻侧在角巩膜缘后6~7mm,颞侧在角巩膜缘后6~8.5mm左右
  • C、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14mm左右
  • D、鼻侧在角巩膜缘后5.5mm,颞侧在角巩膜缘后6.9mm左右
  • E、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18~20mm左右

正确答案:B

第6题:

患者,男性,67岁,右眼鼻侧角结膜交接处见胶冻状新生物,微隆起呈粉红色,表面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界限清晰,病理活检证实上皮重度分化不良,可见多核细胞,病变未局限于角膜上皮层,此时首先需考虑的疾病是()

  • A、角结膜皮样瘤
  • B、角结膜鳞癌
  • C、角膜原位癌
  • D、翼状胬肉
  • E、睑裂斑炎

正确答案:C

第7题:

患者男,65岁,睑裂区鼻侧角巩膜缘处见三角形隆起的灰黄色结节,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考虑诊断为

A、翼状胬肉

B、泡性结膜炎

C、睑裂斑

D、结膜色素沉积

E、角结膜皮样脂肪瘤


参考答案:C

第8题:

正常成年人的锯齿缘在角膜缘后的距离正确的描述是

A、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2mm左右

B、鼻侧在角巩膜缘后6~7mm,颞侧在角巩膜缘后6~8.5mm

C、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14mm左右

D、鼻侧在角巩膜缘后5.5mm,颞侧在角巩膜缘后6.9mm左右

E、鼻侧、颞侧均在角巩膜缘后18~20mm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