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期雄性花尾榛鸡有占巢争位现象吗?

题目

繁殖期雄性花尾榛鸡有占巢争位现象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雌雄花尾榛鸡怎样交尾?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交尾活动往往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阳光普照的晴天交尾多发生在凉爽的早晨和傍晚,特别是休息一夜后清晨醒来时表现最为活跃,中午则性欲低下。在阴雨天往往在雨前或雨过天晴后交尾的频率较高。
雄鸡在交尾前往往极力炫耀自己,冠羽耸起,两翅膀开张,尾羽呈扇形,瞄准欲配雌鸡快速追赶过去,跳到雌鸡背上,不停地啄叨其头颈羽毛,然后使劲叼住雌鸡头颈羽毛不放,尾羽呈扇形下垂,挡住雌鸡泄殖部,出现快速的交配动作,整个交尾过程中雌鸡一动不动,与家鸡交配相仿。交尾后雌鸡抖抖羽毛,雄鸡满意的离去。

第2题:

有一道野味菜叫做“清蒸飞龙”,飞龙是指:()

  • A、花尾火鸡
  • B、花尾榛鸡
  • C、花尾雪鸡
  • D、花尾斑鸠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哪一项为代偿性肥大()

A、鲇繁殖期性腺组织肥大

B、池塘内过度投饵的草鱼肝脏肥大

C、繁殖期雄性金鱼的胸鳍上皮细胞出现的“追星”现象

D、心瓣膜结构发生畸形的鲤心脏肥大


参考答案:D

第4题:

怎样管理成年种用花尾榛鸡?


正确答案: 可以地面大群平养,也可以笼养。交配期除按适当的雄雌1:3~4比例进行配种外,为保证所有的雄鸡都能有交配机会,提高受精率,要在运动场内交错设置屏障。
据调查,在自然状态下,花尾榛鸡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幼龄占60%,最多的达到77%。这说明花尾榛鸡繁殖快,寿命较短。榛鸡在家养条件下,寿命3~4年。因此,人工饲养花尾榛鸡的繁殖公鸡年龄组成应该是青年公鸡占一半以上的比例为佳,可以保持旺盛的种群生命力。花尾榛鸡耐寒,能够在-10℃的环境中过夜,但为了使其在春天早发情、早产蛋、提高产蛋量,冬季最好对种鸡进行保温管理。使其环境温度在15℃以上。花尾榛鸡对热的耐受力不是很强,在当气温高于25℃时,榛鸡的产蛋量明显下降,为此,为了保证有较高的产蛋率,应该适当的防暑降温,除遮阴外,还应该地面多洒水,设置电扇通风。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减轻热应激的影响。繁殖期的种用花尾榛鸡日照时间应该达到16小时,饲养密度为1.5只/米2

第5题:

为什么要加强对花尾榛鸡的保护?


正确答案: 多年来,各种不利因素使花尾榛鸡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和狩猎,其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花尾榛鸡无地安身。其次是乱捕乱杀现象严重,中医认为花尾榛鸡滋肾壮阳,因此作为医药成分被捕杀。再次是天敌动物的存在,对花尾榛鸡的威胁也很大。据考察,在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下,仅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长白山区的花尾榛鸡密度就下降了84%。野生花尾榛鸡目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花尾榛鸡并增加花尾榛鸡的数量,除了加强对野生花尾榛鸡进行必要的保护外,必须走人工养殖的道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第6题:

如何防治花尾榛鸡烟曲霉菌病?


正确答案: 烟曲霉菌病是曲霉菌病之一,花尾榛鸡易患此病,幼雏尤其易感。常呈急性爆发,死亡率90%左右,成鸡对烟曲霉菌有一定抵抗力,多为散发。
临床症状:患病的花尾榛鸡表现羽毛松乱、精神沉郁、常蹲缩一角呆睡,食欲严重下降。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时胸腹起伏明显,呼吸道有分泌物,因此有的鸡甩鼻。排绿色稀便,肛门周围污染。一般发病后2~3天死亡。
本病症状易与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相混淆,要注意区分。
本病应从预防入手,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地面、食槽、饮水器要保持卫生,并定期消毒。垫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燥,并事先晒干或经过紫外线消毒后备用。最好是网上饲养,脱离垫草。
平时加强对饲料的选择,防止有霉变料粒,发霉饲料决不能饲喂。发病时饮用1:3000的硫酸铜水溶液3~5天,同时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每百只雏鸡一次用50万单位,拌入饲料中,每天2次,连用2~3天。也可以结合中药治疗,组方是:鱼腥草60克,蒲公英60克,筋骨草15克,山海螺30克,桔梗15克加水熬汁,可以供100只10~20日龄雏鸡服用,连用1~2周。配制饲料时一次不可过多,并且要保存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第7题:

有性繁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需要年年制种,是因为()。

  • A、隐性有害基因纯合
  • B、有半不育现象
  • C、有雄性不育现象
  • D、杂种二代会出现分离和重组

正确答案:D

第8题:

因为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原来春夏多在秦岭深山生活的花杜鹃逐渐迁移到东北大兴安岭,就在花杜鹃在大兴安岭大量繁殖的时候,柳莺的数量却在大量减少。由于花杜鹃的食物和柳莺完全不同,所以柳莺的大量减少与花杜鹃的大量增加无关。以下哪个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 各种森林害虫都是花杜鹃的美食,而柳莺的唯一食物是松毛虫
B. 花杜鹃没有搭巢本能,为了繁殖后代花杜鹃只能把蛋产在柳莺巢中
C. 柳莺和花杜鹃都以森林害虫为食,但是花杜鹃不吃柳莺的主要食物松毛虫
D. 花杜鹃幼鸟只能在柳莺的巢中孵育,小花杜鹃会杀死同巢的小柳莺

答案:D
解析:
首先应找出题干的结论即“由于食物不同,柳莺的减少与花杜鹃的增加无关,”要削弱结论,即“柳莺的减少与花杜鹃增加有关系,A、C两项是无关选项,B项虽然能产生影响,但不一定使柳莺减少的直接原因,D项是导致柳莺减少的一个原因,因此削弱了结论。故答案为D。

第9题:

怎样对野生的花尾榛鸡驯化?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一旦被捕捉,就拼死挣扎逃脱,往往造成伤亡,一定要温柔待之,不能施以暴力。实践证明,新捕捉回榛鸡的死亡原因,不是饥饿饥渴与疾病,而是强烈的刺激导致惊恐所致(即吓死的)。因此,捕捉回来的野生榛鸡不应该与世隔绝,而应该是群养,或与其它鸡隔笼为邻。尽量给予与野生相似的环境,喂给榛鸡喜欢的应季食物,保证清洁饮水的供应。刚捕获的花尾榛鸡最怕人,见到人就惊恐不安并有敌意情绪,当人接近时就极度恐惧而撞笼欲逃。因此要绝对保持环境无扰,尽量少检查,少与榛鸡接触,防止发生应激反应。实践中将花尾榛鸡的叫声或林中百鸟欢叫声音反复播放,有利于花尾榛鸡安静、方便驯化。经过一段时间待其比较熟悉新的环境、对饲养人员的出现不再惊恐时,可以按繁殖比例进行分群(雌雄比例最好是1:1)。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动作轻微,爱鸡如子,尽快熟悉其性格特点,投其所好,达到人鸡亲和。持久的耐心往往是驯化成功的保证。
对野生榛鸡蛋进行孵化,从育雏开始人工喂养,将来会得到更好的驯化效果。

第10题:

野生状态下花尾榛鸡产蛋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野生花尾榛鸡每年只产一窝蛋,并且每窝蛋数量一定,好像是最初先设计好的一样。最早从4月末开始产蛋,最晚不迟于5月末。大批产蛋的时间集中在5月中上旬。一般每巢产卵7~14枚,最多发现过19枚的。日产蛋一枚,多为连产,但是当营养不足或气候不佳时,可能隔日产1个。花尾榛鸡产蛋后离巢时用干树叶把巢盖上,不容易被发现。
实践中将蛋取走可以提高花尾榛鸡的产蛋量。1只花尾榛鸡最多可以产到24枚蛋甚至更多。蛋的形状呈椭圆形,其表面光滑,颜色浅黄色或黄褐色,上有稀疏的红褐色斑点,长径为38.2毫米(36~42毫米),短径为28.36毫米(25~29毫米),蛋重平均15.9克(13~18克)。一般情况下,成年鸡的产蛋量要高于青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