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成年种用花尾榛鸡?

题目

怎样管理成年种用花尾榛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可以地面大群平养,也可以笼养。交配期除按适当的雄雌1:3~4比例进行配种外,为保证所有的雄鸡都能有交配机会,提高受精率,要在运动场内交错设置屏障。
据调查,在自然状态下,花尾榛鸡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幼龄占60%,最多的达到77%。这说明花尾榛鸡繁殖快,寿命较短。榛鸡在家养条件下,寿命3~4年。因此,人工饲养花尾榛鸡的繁殖公鸡年龄组成应该是青年公鸡占一半以上的比例为佳,可以保持旺盛的种群生命力。花尾榛鸡耐寒,能够在-10℃的环境中过夜,但为了使其在春天早发情、早产蛋、提高产蛋量,冬季最好对种鸡进行保温管理。使其环境温度在15℃以上。花尾榛鸡对热的耐受力不是很强,在当气温高于25℃时,榛鸡的产蛋量明显下降,为此,为了保证有较高的产蛋率,应该适当的防暑降温,除遮阴外,还应该地面多洒水,设置电扇通风。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以减轻热应激的影响。繁殖期的种用花尾榛鸡日照时间应该达到16小时,饲养密度为1.5只/米2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选择种用孔雀?


正确答案:种用孔雀对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健康程度及生产性能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蓝孔雀品种标准与生产指标目前还很不健全,只能根据外貌、体重、生长发育、产蛋量、孵化率等性状进行综合选择。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孔雀供种货源,了解其当地疫情情况、饲料应用情况、地理位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饲养制度、管理情况等,掌握选择孔雀的基本知识,学会选择优秀的种用孔雀。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选择健康、羽毛光滑整齐、活泼好动、食欲好、反应灵敏(但不是神经质)、眼睛明亮、羽色鲜艳、脚有力、趾不弯的的孔雀个体做种用。选种后应进行统一编号,按计划有选择地实施配种,并做好记录,以防近亲交配或使用频率不均。

第2题:

有一道野味菜叫做“清蒸飞龙”,飞龙是指:()

  • A、花尾火鸡
  • B、花尾榛鸡
  • C、花尾雪鸡
  • D、花尾斑鸠

正确答案:B

第3题:

种用榛鸡雌雄比例多大合适?


正确答案:野生状态下的花尾榛鸡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人工饲养的花尾榛鸡自求偶开始,却形成一公多母的配种群。繁殖期出现以公鸡为中心的群体,繁殖期过后很少有这种现象。生产中在花尾榛鸡繁殖期按雄雌1:3~4的比例进行群养效果较好。

第4题:

为什么要加强对花尾榛鸡的保护?


正确答案: 多年来,各种不利因素使花尾榛鸡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和狩猎,其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花尾榛鸡无地安身。其次是乱捕乱杀现象严重,中医认为花尾榛鸡滋肾壮阳,因此作为医药成分被捕杀。再次是天敌动物的存在,对花尾榛鸡的威胁也很大。据考察,在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下,仅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长白山区的花尾榛鸡密度就下降了84%。野生花尾榛鸡目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花尾榛鸡并增加花尾榛鸡的数量,除了加强对野生花尾榛鸡进行必要的保护外,必须走人工养殖的道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第5题:

怎样管理成年石鸡?


正确答案: 规模化石鸡场种鸡多采用笼养。如果是散户平养,可以将种石鸡舍分隔成若干小舍,每小舍附带相配套的运动场,一个小舍的载鸡数量不应超过150只为宜,如果群太大则管理不便。
每个小舍与运动场之间可以是开放式相通,也可以是半开放式相连。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做好冬季保暖夏季防暑工作。
种用石鸡对温度非常敏感,过高(30℃以上)或过低(5℃以下)都会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其繁殖期始于4~5月份,因此,繁殖期主要应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使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为佳。
成年鸡环境湿度应保持在50%~60%,密度每平方米6只2左右。在产蛋前1个月应该从自然光照逐步增加到16小时,以充分满足产蛋鸡对光的需要。产蛋期间还要保持安静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刺激,堵塞一切漏洞,防止鼠害和其他兽害。

第6题:

花尾榛鸡生物学类别是怎样划分的?


正确答案:榛鸡俗称“飞龙”也叫松鸡,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属于鸟纲、鸡形目、松鸡科、榛鸡属。是目前特别受世界各地喜爱的珍稀特禽。榛鸡在全世界共有3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和披肩鸡。本书仅介绍我国的两个亚种花尾榛鸡,即北方亚种和黑龙江亚种。

第7题:

野生花尾榛鸡为什么集群性强?


正确答案:野生花尾榛鸡天生胆小、性急、怕人,往往靠成群结队壮胆。在野生条件下,除在抱窝期间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尤其以冬季最为集中,每群数量多达10~20只。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找食物时榛鸡分散开,各自找食,但彼此间不时发出叫声相互联系,离开距离也不会过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雄鸡便用尖细清脆的叫声向伙伴报警,危急情况下起飞逃离,但飞逃距离一般只有20~30米远。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集群性不甚明显,往往单独采食,靠叫声相互联系的也极为少见,可能是对其没有威胁的缘故吧。

第8题:

雌雄花尾榛鸡怎样交尾?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交尾活动往往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阳光普照的晴天交尾多发生在凉爽的早晨和傍晚,特别是休息一夜后清晨醒来时表现最为活跃,中午则性欲低下。在阴雨天往往在雨前或雨过天晴后交尾的频率较高。
雄鸡在交尾前往往极力炫耀自己,冠羽耸起,两翅膀开张,尾羽呈扇形,瞄准欲配雌鸡快速追赶过去,跳到雌鸡背上,不停地啄叨其头颈羽毛,然后使劲叼住雌鸡头颈羽毛不放,尾羽呈扇形下垂,挡住雌鸡泄殖部,出现快速的交配动作,整个交尾过程中雌鸡一动不动,与家鸡交配相仿。交尾后雌鸡抖抖羽毛,雄鸡满意的离去。

第9题:

花尾榛鸡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以黑龙江亚种为例。成年花尾榛鸡体大似鸽,身长35~37厘米,翼展48~54厘米,体重300~450克,寿命10年。雄性花尾榛鸡嘴短,稍向下弯曲,深褐色,鼻孔被有黑羽,杂有少量淡黄色,眼上缘裸皮红色,额羽色浅,后缘被以黑羽。头顶棕褐,杂以不显著的褐斑。头上具有短的羽冠,在惊恐时特别明显。颏和喉部羽黑色,颈侧上方羽毛特长,与耳羽同色,均为暗褐色,颊及颈侧的白色前后相连成一条显著的白色纵带,至腰部渐次成花纹,恰似鳞片状。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自背腰部向后羽色较淡,为浅灰色。两翅覆羽大都灰褐,羽端灰白色。胸、腹及两肋棕褐色,具有白色弧形细纹,棕黑与棕黄羽毛相间,斑驳如鳞。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中央一对尾羽褐色,并且具黑褐色横斑。尾尖灰白色。跗跖被羽,灰白色,趾褐色,蹠部有距缘,脚上覆羽一直掩盖到趾基。它的爪上具有栉状缘,可以抓住冰滑的树枝,这是对冰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雌雄花尾榛鸡的羽色差异极小,只是雌鸡喉部为淡棕黄色,而雄鸡喉部为黑色。此外,雌鸡羽色比雄鸡稍暗,黑色、褐色、棕黄色横斑较雄鸡为深,雌鸡喉周的白色纵带没有雄鸡明显,至眼后中断。

第10题:

怎样捕捉野生花尾榛鸡?


正确答案: 截至目前,捕捉和驯化野生花尾榛鸡仍然是解决种源不足和防止近交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防止近交衰退和种质退化。私自诱捕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却因科学技术研究、育种等方面特殊需要,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
捕捉时间:每年的9月~11月较为适宜。因为种鸡5月份产蛋,6月份出雏,5~6月龄榛鸡体况丰满,为全年体重最大和活力最强的时期。花尾榛鸡在白天视觉敏锐、听力发达,时刻保持着机警状态,很难捕获。只有在黄昏时刻视觉较差,比较安静,是捕捉的最佳时机。
捕捉方法:在榛鸡经常出现的地区,设置一些自制的捕捉工具,如套子、捕捉网、捕捉笼等,不能用夹子捕捉。捕捉动作要轻、准、稳。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充分利用榛鸡的趋群特性,连续不断地发出榛鸡叫声(可以用口技或录音),诱引榛鸡靠拢,收网捕获。注意无论哪种捕捉方法,都不能伤及榛鸡。捕获后,应该放在柔软的透气、不透明的袋子里,防止其惊恐挣脱。运回途中防止过度颠簸,千万不能使其受惊,同时注意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