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切换式换热器切换原理?

题目

简述切换式换热器切换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热交换器(非切换式板栩换热器)与切换式换热器相比有什么优点? 


正确答案: 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就是指该换热器的所有通道,包括空气、氧、氮和污氮的通道都是不随时间改变,且稳定流动的多股流的换热设备。一般用在分子筛的低压流程上,也有用在中压流程上。它是空分设备中最主要的换热器,也通称为主热交换器。
通道内的气体不切换,因此在设计上可以取较高的流速,使传热系数提高,而且截面的传热温差也不受自清除条件的限制。为了减少热端冷量不完全回收损失,因此热端温差仍取得较小值(2~3℃)。而冷端温差因不受自清除限制,可取得比切换式换热器的冷端温差大得多。所以在这种流程中可不设置液化器,而是尽量使上塔出来的纯氮和污氮用过冷器来回收冷量。液化器的任务由该换热器的冷段来完成。入塔空气的含湿量由精馏系统根据塔的热平衡来确定的。
由于主热交换器的传热温差比切换式换热器大,传递同样的热量所需的传热面积可以减小,所以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的长度一般要比切换式换热器短。板式单元的长度约为5.4m,而切换式换热器长度需要6m。
由于装置内设备简单,冷损较小,换热器的中抽温度一般可以取得较高,或与长板式切换式换热器的环流温度差不多。
板翅式换热器单元的截面积因流速提高而可以比切换式换热器小。所以对同样的设备,非切换式板翅换热器的质量要轻,而且它的配管简单,操作方便,设备启动快,获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第2题:

如何切换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的流向是如何选择的?


正确答案:先投用备用换热器。备用换热器运行正常后,停止在用换热器。投用备用换热器时,先开冷流,后开热流。先开出口阀,后开入口阀。切除在用换热器时,先关热流,后停冷流。一般情况下,不论是管程或壳程,当流体被加热时,其流向应由下向上,而当流体被冷凝(或冷却)时,其流向应由上而下。

第3题:

什么是切换式换热器?


参考答案:是指冷热流体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进行交替工作的换热器。

第4题:

切换式换热器的切换时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正确答案: 切换式换热器的切换时间是根据保证通道不被冻结来决定的。空气经过切换式换热器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和二氧化碳不断析出、沉积在通道翅片上,时间长了就会使阻力增加,甚至堵塞通道。因此,空气和污氮通道要定期切换,以便让污氮把沉积下来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带出装置。
一般规定,在空气通道截面积堵塞20%~30%时即需进行切换。考虑到空气带入的水蒸气量远比二氧化碳量大,所以决定切换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通道中水分的冻结量。水分在0℃以上时呈液体状态析出,在冰点以下时则以雪花状析出。雪花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20倍,所以从冰点以下开始计算,找到雪花沉积量最大的位置,这就是可能被堵塞的最危险断面。只要该断面上的通道被堵塞25%(设计值)就应该进行切换。切换时间就是根据雪花沉积量最大的截面上,通道被堵塞25%时所需的时间来确定的。

第5题:

简述接力切换的原理。


正确答案:其设计思想是利用TDD系统特点和上行同步技术,在切换测量期间,利用开环技术进行并保持上行预同步,即UE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在切换期间,可以不中断业务数据的传输,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接力切换主要是利用UE自主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UE可迅速地由原小区的DCH状态切换到目标小区的DCH状态,从而提高切换效率,简化RNC设计。

第6题:

切换式换热器靠化学药剂清除杂质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简述切换换热器的操作注意要点。


正确答案: 一般情况下先投用备用换热器,然后停在用的换热器。②遵循先开冷流体后开热流体;先关热流体后关冷流体的原则③在切换操作时,阀门开关要缓慢,要边开边关,保证压力、温度的平稳。

第8题:

切换式换热器冷端空气液化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 1)液化的空气有一部分在自动阀箱沉积下来,一部分随空气带入塔内,使进塔空气含湿量增大,液空纯度(含氧量)将降低.下塔的上升蒸汽量和冷凝蒸发器中的冷凝量减少了,对塔的精馏工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2)在切换式换热器切换后,返流污氮由于压力降低,将沉积下来的液态空气汽化.液空的大量蒸发,要吸收汽化潜热,使得返流污氮温度降低,这就扩大了冷端温差,不利于自清除;
3)冷端返流污氮温度降低,热端温差也要扩大,使复热不足冷损增大,膨胀量要增大,产品量减少;
4)可能产生液击,易损坏自动阀

第9题:

为什么蓄冷器(或切换式换热器)在切换时需要均压?


正确答案: 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中的空气与污氮通道是周期性地进行切换的。切换前原来走空气的通道压力为0.56~0.6MPa,而走污氮的通道压力为0.12~0.13MPa。均压就是通过均压阀,使两条通道在交换前压力均衡,平均为0.33~0.36MPa。
均压是为了使切换后空气进入原先走污氮的通道时的冲击减轻,以免损坏设备。并且可使升压速度加快,能很快达到0.56~0.6MPa就向下塔送气。此外,切换前走空气的通道排出一部分空气,可以减少切换后的放空损失和消减放空噪声。
均压时间(均压阀开启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换热器的容积大小及管道、阀门的阻力有关,一般在1s左右。对较小的空分装置也可不均压。

第10题:

采用分子筛净化流程与切换式换热器净化流程相比,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分子筛净化流程是压缩空气进入冷箱以前,先经过分子筛纯化器,清除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等杂质,不会出现空气在冷却过程中再析出、冻结这些杂质,可保证空分装置的正常工作。与原先采用的切换式换热器净化流程相比,有以下优点:
1)在清除水分、二氧化碳等杂质的同时,吸附乙炔等碳氢化合物,在冷箱内一般不需再设置乙炔吸附器及相应的液氧泵等,使流程大大简化,管道阀门、法兰的数目也可减少;
2)用单纯换热的主热交换器替代切换式换热器,省去频繁工作的切换阀,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了切换噪声。并且,换热器通道不受交变应力,可延长设备寿命;
3)简化了设备操作。特别是在启动阶段,切换式换热器,为了安全度过水分和二氧化碳析出阶段,在操作上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操作工进行操作,以免膨胀机出现堵塞现象。而分子筛净化流程不用担心水分、二氧化碳在设备内冻结,使启动操作大大简化;
4)不需要专门的加热解冻系统。加热干燥可直接利用净化后的低温原料空气,简化了加热操作,减少了设备,也减轻了加热带来的热影响;
5)返流污氮没有从换热器通道带走冻结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的任务,所以对它的数量没有要求,因此,可以增大纯氮的产量。切换式流程氧与纯氮产量比为1:1.1,而分子筛净化流程二者之比可达1:(2.5~3.5);
6)由于切换式换热器的切换时间约为4~8min,而吸附器的切换时间可延长到2~4h, 因此大大减少了空气的切换损失,从而可降低能耗,提高氧的提取率;
7)延长设备的运转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分子筛净化的效果优于冻结法自清除的效果,设备连续运转的周期可从1年延长到2年。
由于以上的这些优点,新的空分装置均采用分子筛吸附净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