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网接入应用中,关于运行商接入网边缘的接入点AN和汇聚设备A

题目

在以太网接入应用中,关于运行商接入网边缘的接入点AN和汇聚设备AGG部署说法正确的有()。

  • A、AN采用二层交换机时,相对于三层交换机可队实现更高密度的终端用户接入
  • B、AN采用二层交换机时,在AN和AGG上需要支持和部署复杂的二层隔离和安全特性
  • C、AN采用三层交换机时,相对于二层交换机更加有助于控制广播域的范围
  • D、AN采用三层交换机时,一台AGG设备最多可接用户终端数将不再受限于其自身MAC地址表项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配置无线接入点 Aironet 1100 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第一次配置无线接入点一般采用本地配置模式

B ) 可使用以太网电缆将无线接入点与一台 PC 机连接

C ) 确认 Pc 机获得了 10.0.0.x 网段的地址

D ) 在接入点汇总状态页面点击 “ SSID ” 命令进入快速配置页面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不同配置的PTN设备只能适用于汇聚网,不能用于核心网和接入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下列关于配置无线接入点Aironet 1100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第一次配置无线接入点一般采用本地配置方式

B.可以使用以太网电缆将无线接入点与一台PC连接

C.确认PC获得了10.0.0.x网段的地址

D.在接入点汇总状态页面选择[SSID]命令进入快速配置界面


正确答案:D
解析:Cisco Aironet 1100系列接入点是一款无线局域网收发器,主要用于独立无线网络的中心点或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问的连接点。第一次配置Cisco Aironet 1100时,可以采用本地配置方式,即使用以太网电缆(UTP)连接PC和无线接入点,通过该接入点的以太网端口进行配置。由于该AP出厂时默认的设备管理地址为10.0.0.1,因此与其连接的PC所配置的IP地址必须是10.0.0.X网段的地址,即在10.0.0.2~10.0.0.254中的任一IP地址。
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10.0.0.1”并按回车键,将出现要求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的对话框。按[Tab]键跳过用户名文本框直接切换到密码文本框。输入大小写敏感的密码Cisco然后按回车键(或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进入接入点汇总状态的页面。在左侧目录栏中,单击[Express Setup]选项,将进入快速配置页面。由此可知,选项D的说法有误。

第4题:

CDMA无线接入网设备指CDMA()侧的设备。

A.接入

B.汇聚

C.核心

D.无线


参考答案:A

第5题:

关于802.1x认证在大中型网络中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汇聚层设备集中认证可以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

B.在汇聚层设备集中认证,则下挂认证的用户数目可以不受限制

C.在接入层设备认证不便于集中管理

D.将接入层设备认证和汇聚层设备认证相结合可以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中的认证


答案:ACD

第6题:

EPC可实现接入网汇聚,可同时接入固网和移动网。()


答案:正确

第7题:

IPv6网络中使用隧道技术时,一般把隧道的接入点放在()。

A.骨干层设备上

B.汇聚层或接入层的设备上

C.骨干层或接入层的设备上

D.汇聚层或骨干层的设备上


答案B

第8题:

常规的以太网组网设备HUB和交换机都可以用作以太接入网的接入设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下列关于配置CiscoAironetll00接入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采用本地配置方式第一次配置Aironet1100接入点时,可将Pc连接到接人点的以太网端口,也可将PC置于无线接入点的覆盖范围内实现无线的连接

B.在给无线接入点加电后,确认PC获得了192.168.0.x网段的地址

C.在采用无线连接配置接入点时,不配置SSID或SSID配置为tsunami

D.在PC的浏览器中输入接入点的IP地址和密码后,出现接入点汇总状态页面


正确答案:B
第一次配置无线接人点一般采用本地配置方式,此时因为没有连接到DHCP服务器而无法获得IP地址,它的默认IP地址是10.0.0.1,并成为小型DHCP服务器可为覆盖范围内的PC以及连接到接入点的以太网端口的PC分配IP地址实现无线连接,此时不配置SSID或SSID配置为tsunami。在PC的浏览器中输人接入点的IP地址和密码后,出现接入点汇总状态页面。

第10题:

现有的宽度接入网络中,分散部署在家庭网关上的功能包括( )。

A.业务处理
B.IP协议处理
C.应用功能
D.以太网传送
E.汇聚功能

答案:A,B,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