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题目

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沉降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路基边坡病害的原因不包括()。

A.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B.暗涵结构物基底沉降或涵背回填压实度不符合规定
C.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D.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原地面未开挖反坡台阶

答案:B
解析:
2019版教材P43页
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治。一、 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纵坡大于12%的路段未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分层填筑施工;
8.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9.边坡植被不良;
10.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1.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第2题:

路基边坡病害的原因不包括()。

A、 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B、 暗涵结构物基底沉降或涵背回填压实度不符合规定
C、 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D、 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原地面未开挖反坡台阶

答案:B
解析:

第3题:

重力式码头胸墙混凝土浇筑应在下部安装构件( )进行。

A.达预定沉降值后
B.稳定后
C.沉降稳定后
D.沉降速率符合设计值后

答案:C
解析:
胸墙混凝土浇筑应在下部安装构件沉降稳定后进行。

第4题:

影响道路基层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A、 土质
B、 水泥成分和剂量
C、 含水量
D、 施工工艺
E、 面层厚度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土质、水泥成分和剂量、含水量及施工工艺过程。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应为“ABCD”。而E选项“面层厚度”不属于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第5题: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时,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的运输与摊铺的规定有()。

A、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
B、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C、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D、宜在秋末和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
E、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答案:A,B,C,E
解析:
2020/2019教材P25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二)运输与摊铺:1、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4、厂拌石灰土类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第6题:

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 )天完成施工。

A.7~14
B.14~21
C.15~30
D.30~45

答案:C
解析:
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天完成施工。

第7题:

道路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道路基层、面层平整稳定的关键,坚固稳定的路基是路面荷载承受和安全行车的保障。在路基施工中,只有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才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的耐久性。


答案:对
解析:
道路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基工程的质量是道路基层、面层平整稳定的关键,坚固稳定的路基是路面荷载承受和安全行车的保障。在路基施工中,只有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才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的耐久性。

第8题:

某项目部承建一城市主干路工程。该道路总长2. 6km,其中0K+550?1K+220穿过农田,地表存在0.5m的种植土。道路宽度为30m;路面结构为:20cm石灰稳定土底基层,4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15cm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路基为0. 5m?1. 0m的填土。
在农田路段路基填土施工时,项目部排除了农田积水,在原状地表土上填方0.2m,并按大于或等于93%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后达到设计路基标高。
底基层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项目部就地取土(包括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
基层施工时,因工期紧,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按一层摊铺,并用18t重型压路机一次性碾压成形。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正值雨期,项目部制订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加强与气象部门、沥青拌和厂的联系,并根据雨天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产品供应计划;(2)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采取防雨措施。
1.指出农田路段路基填土施工措施中的错误,请改正。
2.是否允许采用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说明理由。
3.该道路基层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沥青混凝土面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全,请补充。


答案:
解析:
1. (1)错误:排除了农田积水就在原状地表土上填方。改正:还应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2)错误:按大于或等于93%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改正:按大于或等于95%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
2.不允许采用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理由:农田地表土中存在杂草。
3.该道路基层施工方法不合理。理由:碾压时应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组合。基层厚度≤150mm时,用12?15t三轮压路机;150mm<厚度≤200mm时,可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
4.沥青混凝土面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补充:(1)工地上应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2)对于双层式施工,雨后应注意清扫干净底层,以确保两层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3)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更要注意。

第9题:

某二级公路全长27.8km,路基宽度12m,根据当地情况,设计采用了石灰稳定土基层。根据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单位向监理方和甲方提交了道路基层施工方案,方案中提出了采用路拌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图6-11所示,并在施工方案中提出了质量控制关键点。


答案:
解析:
1、该公路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是:(1)基层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组合;(2)基层所用石灰的剂量;(3)基层材料的含水量,拌和均匀性、配合比;(4)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2、为保证该石灰稳定土基层强度,施工中应重点控制:(1)石灰的剂量及灰量均匀;(2)石灰稳定土拌和均匀性;(3)石灰稳定土的压实;(4)石灰稳定土的养生。

第10题:


背景


某项目部承建一城市主干路。该道路总长2.6km,其中0K+550~1K+220穿过农田,地表存在0.5m厚种植土。道路宽度为30m;路面结构为:20cm石灰稳定土底基层,4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15cm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路基为0.5m~1.0m厚的填土。在农田路段路基填土施工时,项目部排除了农田积水,在原状地表土上填方0.2m,并按大于或等于93%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后达到设计路基标高。底基层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项目部就地取土(包括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基层施工时,因工期紧,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按一层摊铺,并用18t重型压路机一次性碾压成形。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正值雨季,项目部制订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加强与气象部门、沥青拌合厂的联系,并根据雨天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产品供应计划。(2)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采取防雨措施。


问题:


1.指出农田路段路基填土措施中的错误,请改正。


2.是否允许采用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说明理由。


3.该道路基层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沥青混凝土面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全,请补充。




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一:排除农田积水,在原状地表土上填土。改正:排除农田积水后,应清除50cm厚的种植土、淤泥、树根、杂草等。错误之处二:按大于或等于93%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改正:按大于或等于95%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


2.不允许采用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理由:农田地表土中存在杂草。


3.该道路基层施工方法不合理。理由:石灰粉烧灰稳定砂砾基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为20cm,厚4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应分为二层摊铺、碾压。碾压时应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组合。


4.沥青混凝土面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补充:(1)工地上应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2)对于双层式施工,雨后应注意清扫干净底层,以确保两层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3)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更要注意;(4)不允许在下雨或下层潮湿时施工。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路基施工的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填前需将地基压实。排除原地面积水时,应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应分层填实至原地面标高。土质路基施工前,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测定拟用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后,实测压实密度和含水量,求得压实度,与规定的压实度对照,如未满足要求,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土质路基应按大于或等于95%的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压实。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石灰稳定土用土。石灰稳定土基层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农田地表土其中存在杂草,对石灰稳定土有一定影响,因此不允许采用农田地表土作为石灰稳定土用土。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混合料施工时由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本案例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40cm厚,应至少摊铺2层,分层摊铺压买。碾压时应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组合。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沥青混凝土面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沥青面层不允许在下雨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工期,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密切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合厂的联系,雨天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产品供应计划。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有防雨措施。工地上应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对于双层式施工,雨后应注意清扫干净底层,以确保两层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更要注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