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题目

请解释“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听到批评就暴跳如雷,一听到褒奖就高兴,那么损友就会来,益友就却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自从辅佐惠文王,作将军已经四十多年了,从没受到过挫折、失败。乐乘是什么人,他凭什么来取代我?”一怒之下,xx点起军卒就来追杀乐乘。乐乘非常害怕,连忙逃回国去。此人是谁?


参考答案:此人是廉颇。

第2题:

会让你“损友来,益友却”的做法是()

  • A、闻誉恐
  • B、闻过怒
  • C、闻过欣

正确答案:B

第3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应解释()。

A.将军

B.将来

C.将要

D.请


正确答案:D

第4题:

孔子是在楚国闻《韶》乐。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什么叫做六垢?请一一解释。六垢对闻法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释明论》说:“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一、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
二、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
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对听闻佛法没有意乐,听不听都无所谓。
四、外散:心思旁骛,散于色声香味等外境中。
五、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
六、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
(2)对闻法的影响:
A傲慢:俗语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有了傲慢,便会认为上师讲的这个我懂、那个我也懂,心外就像有个防卫兵,任何功德一来,马上就被挡了出去。法师有什么功德、讲得怎样如法,他始终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法师讲错了。因为看不到别人功德的人,是绝不会有利他心的。见不到别人的功德,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任何功德都无法融入相续。
B无正信:若对佛法和上师不具信心,则已阻塞了迈入正法的大门。
信心分为四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清净信:我们偶尔步入佛殿里,或者听到念佛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特别欢喜。
欲乐信:通过听闻上师讲法或自己看书,知道一些功德和过患,进而对三宝生起信心。
胜解信:对三宝、四谛、因果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从心坎深处生起强烈信心,此乃胜解信。这种信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希求心,如《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但它也会退转。
不退转信:这是最好的一种信心。如果你利用二十多年对佛法、佛陀或上师反反复复观察,最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就叫做不退转信。
我们要对佛法产生不共的信心,尤其是不退转的信心,这样一来,在任何违缘或打击面前,内心都不会改变。如果没有这种信心,其他信心很容易退转。
C不求法:希求佛法(对修学佛法有强烈意乐),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果你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假如对正法没有一点一滴的希求心,那根本谈不上成就正法。
D外散:心识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是流转轮回之因。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就是心识外散而起执著。
E内收:闻法和修行时不能过于内收,有些人专注得有点过头,比如修风脉明点时,心一直耽著耽著??以至于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倘若心思过于内收,便会记一个忘一个,无法将所有内容融会贯通,还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
《四十二章经》道:“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如果心不调适,身体就会疲乏,身体疲乏就会更加心烦,更加心烦就会道心退失,从而造下各种罪业。F疲厌:会因疲厌不愿意继续听法,断然放弃。能够听闻佛法是千百劫积累资粮的果报,断然放弃浪费了暇满人身;中间断掉传承会有舍法之过,为来世种下恶业的种子。
比如吃饭时,如果碗同洗干净,里面有许多污垢,则不能使用,否则对健康有损。同样,听法时如果有六种垢染,则法器不清净,即使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所闻之法也很难融入自心。

第6题:

宋代王安石曾题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世阿弥在他哪本著作中明确提到能乐是来自于中国?()

  • A、风姿花传
  • B、至花道
  • C、花镜
  • D、却来花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不属于“八风”的是()。

A.毁、誉

B.称、讥

C.福、乐

D.利、衰


参考答案:C

第9题:

在促进学生与良师益友的关系方面,学校社工的主要内容有()。

  • A、注重建立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协助学生投入学校生活中
  • B、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并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C、引导学生分辨益友与损友,学习拒绝诱惑
  • D、对学生就业意识正确引导
  • E、注重巩固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正确答案:A,B,C,E

第10题:

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即《弟子规》中所说的()

  • A、过能改,归于无
  • B、有心非,名为恶
  • C、闻过怒,闻誉乐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