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修律的基本原则是“(),博稽中外。”
第1题: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张之洞
B.刘坤一
C.沈家本
D.劳乃宣
第2题:
1902年清政府为变法修律,任命的修律大臣是()
A.董康
B.张之洞
C.沈家本
D.杨度
E.伍廷芳
第3题:
简述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的主张。
(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他认为实行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举全国之精神,胥贯注于法律之内”,就能使国家强盛。他论述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内容甚多,而且还夹杂着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①论法的性质和作用。沈家本沿袭先秦法家的说法,来阐释法的概念。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是衡量天下万事万物的一种客观标准。法律的性质和意义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用甚重而其义至精”。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国。他的思想己经超过了历史上法家法学家所能达到境界。②法随时变,“会通中外”。沈家本认为,法律应该随着古今形势的不同,而为之损益,不能简单袭用。③法须统一、平等。沈家本针对清末制定新律之后,旧律并未废除,新旧参差,轻重互异,提出断罪之律必须统一的主张。④教化为先,以刑辅之。沈家本继承了儒家的法律和教育相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并结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法律乃道德教化之辅的思想。
(2)“平恕”为审断之本。沈家本认为法律要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关键在于用法“平恕”,执法“得中”。他用度量衡的客观、公正性比喻用法必须公平。要想做到公平执法,需要有仁恕之心。从这种仁恕之心出发,沈家本还深入研究了中外的刑法制度,提出了反对严刑重罚、用法从宽的思想。他认为要做到公平执法,必须依法断罪,反对比附。在由他主持制订的《大清新刑律》中明确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功不可没。
(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沈家本深深懂得,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他指出用人之法在于:一所有国家官吏,都应知法;二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三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清末确定的修律宗旨包括()
A.博稽中外
B.模范列强
C.参考古今
D.明德慎罚
E.务期中外通行
第7题:
下列有关沈家本修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沈家本主持了清末大部分商事法律的修订
B.沈家本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
C.沈家本在修律过程中强调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法原则
D.沈家本企图通过修律活动收回治外法权
第8题: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持人是()
A.沈家本
B.张之洞
C.袁世凯
D.劳乃宣
第9题: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