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题目

《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试述《诗经•小雅•采薇》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首先是起兴手法的运用,前三章皆以“采薇”发端,从“薇亦作止”、“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暗含着一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了士兵连年征战,归期遥遥的内心忧伤。其次是复叠手法的大量运用,这首诗歌既有句式上的重叠,如前三章的前四句,更有大量词语的重叠,即叠词的运用。本诗共有七组叠词,如“烈烈”表现内心的忧思,“业业”“骙骙”、“翼翼”等形容军容之盛大,“依依”描绘杨柳姿态之袅娜,“霏霏”摹写雪花之飞舞,可谓形神兼备,富于表现力。第三,末章前四句将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尤为后人称道。这四句诗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但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表现了士兵内心中的复杂情感。第四,反衬手法的使用。第五,相反相成之对偶。这四句诗,不仅在意思上前后相对,而且在句式上也是前后相对,且对偶匀称,这应当也是这四句诗为人所称道的一个原因。

第4题:

与楚辞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 B、《文选》
  • C、《诗经》
  • D、《乐府诗集》

正确答案:C

第5题: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风雅”和“比兴”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它们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风雅”和“比兴”的内涵 “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

第6题:

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


正确答案:诗小序

第7题:

《诗经》为中国诗歌艺术创作奠定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


正确答案: 《诗经》为中国诗歌艺术创作奠定了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抒情诗最发达的国度。尽管中国古代也有史诗性的作品(如《诗经》中的个别篇章),但是从现存记载看,无论是从原始歌谣到《诗经》中的创作,都是以抒情诗为主。言志和抒情乃是中国人老早就对诗的本质的认定。《诗经》的编辑和成书,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传统并确立了它的民族文化特征。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抒情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具有普及性,是群众性的艺术。它的创作队伍是相当广泛的。这里既有上层统治者,如周王、执政大臣、公卿大夫,也有下层贵族和平民百姓、农夫、奴隶;既有各阶层的男人,也有各阶层的女子。
从《诗经》中还可以看出,中国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是直接面向生活的,是现实的世俗的艺术。诗人们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莫不把诗歌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最好工具。这里有君王的忏悔,如《周颂•小毖》;有公卿对时政的关心,如《大雅•民劳》;有失意贵族的哀怨,如《小雅•小弁》;有士兵对家乡的怀念,如《豳风•东山》;有女子对恋人的痴情,如《郑风•狡童》;有对农业生活的叙述,如《豳风•七月》;有宗教礼仪上的歌唱,如《周颂•丰年》;有民间风俗中的男女互答,如《郑风•溱洧》。正是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诗歌题材,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世俗里看社会,从个体中看群体,从际遇中看人生,从生活中看历史,这就是《诗经》所奠定的中国诗歌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抒情诗的民族文化传统,昭示着后代各阶层进行广泛的诗歌创作,使诗歌成为中国人最为喜爱、最为普及、也最具表现力的文学形式,使中国成为一个诗的国度。一部中国的历史,都可以通过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诗歌创作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8题: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
春秋时代

第9题: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 B、《楚辞》
  • C、《离骚》
  • D、《大雅》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