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译以下古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

题目

请翻译以下古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确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论点。

A、小白

B、周公

C、庄子

D、管仲


参考答案:D

第2题: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反映人的需要具有( )。

A.自然性
B.层次性
C.选择性
D.动力性

答案:B
解析:
题干意思为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引申为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级的需要,体现了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第3题: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


正确答案: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并将其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
(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体现了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

第4题:

辨析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正确答案: 这是春秋初期管仲关于道德起源和基础的观点。意思是是说一个人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才能懂礼貌、讲道德。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道德与物质生活之间并非是机械的、自然而然的联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对物质生活的反作用。

第5题:

下列哪种说法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倾向()。

  • 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D、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正确答案:B

第6题:

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如果民强,则百业兴。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由此可推出( )。 A.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 B.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 C.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 D.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


正确答案:D
考查复言命题的有效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可整理如下:①仓廪实或衣食足→知礼节或知荣辱→或者国富或者民强;②民强→百业兴。题干已知“并非百业兴”,则否定了②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民强”;再结合题于已知条件“并非国富”,则否定了条件①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故答案选D。

第7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哲学思想。 ( )


答案:对
解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并没有科学地表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判断正确。

第8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 .动力性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A、孔子
  • B、孟子
  • C、管子
  • D、子产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翻译: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正确答案: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