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的内容与步骤是什么?

题目

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的内容与步骤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属于交通出行OD调查与分析的有( )。

A.交通区划分
B.居民出行调查
C.货运出行调查
D.道路情况调查

答案:D
解析:
交通出行OD调查内容

第2题:

交通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和货运抽样调查两类,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为( )。

A.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
B.年满1O岁以上的城市居民
C.年满1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D.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答案:D
解析:
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地址、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和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交通方式的选择等)。

第3题:

交通调查中OD调查指()。

A.个人出行调查

B.起讫点调查

C.货运调查

D.车辆调查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客流调查包括:起讫点,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出行次数等;
货流调查包括:货源点及吸引点的分布,货流的分类、数量与比重及货运方式分配。

第5题:

OD调查的目的是什么?OD调查地点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哪些问题?OD调查的方法有哪些?由OD表可获取哪些信息、计算出哪些参量?


正确答案: O.D调查方法:(1)表格调查法(2)路边询问法
可获取的信息:区域货运、客运、车辆、车型的OD信息;包括流量、流向、空驶率等信息,以及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等。
计算出的参量:OD间的平均日交通量。
O.D调查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下列问题:
(1)应依据项目直接影响区与间接影响区之间、直接影响区内各交通小区之间及小区内部各主要交通流向来选定调查地点
(2)与拟建公路平行或竞争的线路应是主要考虑的设点线路
(3)与拟建公路交叉的路线,也应予以考虑,目的是掌握互通式立交和平面交叉口的出入交通量
(4)尽量避免市内交通的影响,设点应远离城镇
(5)应选择在路基较宽、线型直(视距250m以上)、坡度平缓的路段上设点,上行与下行调查点处应留有不少于150m的距离,设点过多则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增加
(6)在不影响调查目的的前提下,调查点的数量应考虑调查经费和调查人员的数量,避免设置作用重复的点
(7)为核实交通量并掌握昼夜交通量比例,应同时设立几个24h交通量观测点
(8)可将调查点设在调查附近的收费站内。

第6题:

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交通出行OD调查可以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
B.居民出行调查可以得到居民出行生成与土地使用特征之间的关系
C.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包括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流向的调查
D.查核线的选取应避开对交通起障碍作用的天然地形或人工障碍

答案:D
解析:
D项,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选取对交通可以起障碍作用的天然地形(如河流)或人工障碍物(如铁路)作为查核线。A项,OD调查就是交通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B项,通过居民出行调查,可以研究居民出行生成形态,得到交通生成指标、居民出行规律及居民出行生成与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C项,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包括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流向和车速等的调查。

第7题:

交通调查中OD调查指()。

  • A、个人出行调查
  • B、起讫点调查
  • C、货运调查
  • D、车辆调查

正确答案:B

第8题:

调查内容与步骤


答案:
解析:
1.调查内容
(1)研究对象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和方法及现有条件确定研究对象。原则上应保证所选对象的代表性,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从中能够获得所需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要考虑是否需要设立对照,注意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
(2)研究因素的确定:依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原则上要求研究因素精而全,每一项研究因素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测量尺度,最好选用定量指标。
(3)疾病定义及分类:研究疾病必须明确定义,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最好遵循国际或国内通用标准。疾病分类也应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法进行。
(4)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进行流行病调查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主要通过3种途径获得:
1)调查表:由专人询问或由被调查者书面作答。
2)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
3)利用现有档案记录、统计资料等。
(5)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将调查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通过研究设计既定的技术方法予以处理分析,以检验事先的假设或得出新的结论。
(6)结果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偏倚、混杂因素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并尽可能在设计时加以避免和克服。
(7)时间进度、经费与组织 研究设计中应明确研究所需时间及进度,所需人员及其分工、经费预算等。
2.调查步骤 基本步骤均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初步确认暴发: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知情者的汇报,迅速掌握疫情基本情况,并根据当地以往发病水平、人口资料及本次发病情况,初步判断暴发疫情。
(2)核实诊断:根据收集的报告病例和现场获得的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疫情。
(3)初步调查:查清暴发疫情的确切情况,形成暴发原因假设。
(4)暴发因素研究。从清除疫源地的目的出发,调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核实诊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染期等,采取的预防措施也不相同,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会贻误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使疾病继续蔓延或流行。因此,调查时应首先核实原有诊断,查阅病历,化验记录,必要时亲自问病史,体检检查,采取标本作检验,进行临床会诊,还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2)确定疫源地的范围:根据发病日期可以确定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日期(传染期),查明患者在此时期内的活动范围,带病原体的排泄物污染了外界何种物品、污染范围,从而判断可能受传染的其他人和疫源地范围,登记接触者(包括其姓名、性别、年份、职业、住址等),查明接触方式及时间,以判断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如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接触者的调查),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是否应该进行消毒、杀虫以及其范围,应该进行何种检验等。
3)查明本疫源地内促进或抑制本病传播、蔓延的条件,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与消灭疫源地。从查明查病例发生的原因出发,应查清的问题:
1)查清引起本病例的传染源:首先确定本病例受感染的时间,即从该患者发病日期往前推算,在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这一段时期。然后查明本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例如,去过什么地点?密切接触过什么人或物品(如是否接触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或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排泄物)?以确定他可能在什么地点受到感染。他的饮食条件有没有特殊改变(与肠道传染病有关)等等。从这些情况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等。总之,查明什么问题要根据病种及其流行特点而定。当怀疑某人可能为本病例的传染源时,还可调查此人的其他接触者中有无类似病症或疾病。当其他接触者中也有相同疾病时,增加了此人为传染源的证据。对被怀疑为传染源的人要进行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以助于追查出传染源。追查传染源的目的于搜索未曾被发现的其他疫源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传染病蔓延。
2)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在查明传染源以后,则易于查清是经过什么具体途径传播的。

第9题:

城市交通出行OD调查是指()。

  • A、出行的分区调查
  • B、出行方式的调查
  • C、出行的起终点调查
  • D、出行目的调查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关于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交通出行OD调查可以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
  • B、居民出行调查可以得到居民出行生成与土地使用特征之间的关系
  • C、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包括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流向的调查
  • D、查核线的选取应避开对交通起障碍作用的天然地形或人工障碍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