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离分别为50米、49米,后尺读数为1.34273,前尺读数为0.54284,仪器显示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累积差D、视线高度

题目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离分别为50米、49米,后尺读数为1.34273,前尺读数为0.54284,仪器显示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

  • A、视线长度
  • B、前后视距差
  • C、前后视距累积差
  • D、视线高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是有关水准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有()

A:采取往返观测的目的可减小水准标尺下沉的影响
B:读数误差一般很小
C:视线有一定高度,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两水准尺零点差影响
D:要求各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大气折光影响
E: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减小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答案:A,B,E
解析:
精密水准测量是高等级水准测量,采用精密仪器,故读数误差较小。在采用过程中往返观测可减小水准标尺下沉的影响。视线有一定高度,减小大气折光误差。要求各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水准尺零点差影响。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减小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第2题:

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

A:前后视距差
B:视线长度
C:环闭全差
D: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E:高差闭合差

答案:A,B,C,D
解析:
水准测量中,一、二等水准观测中的主要限差: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全差和检测高差。

第3题:

为了消除或减小水准仪i角误差,应严格检验________,尽量使前后视距________累计视距差不超限,采用

为了消除或减小水准仪i角误差,应严格检验________,尽量使前后视距________累计视距差不超限,采用________观测程序及往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进行等;


正确答案:i角;相等;奇偶数站;

第4题: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 m、48 m,后尺读数为1.542 88 m,前尺读数为0.542 88 m,仪器显示超限。其原因是( )超限。

A.视线长度
B.前后视距差
C.前后视距差累积
D.视线高度

答案:D
解析:
精密水准测量基本要求。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7.3.2条规定: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不超过50 m,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5 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0 m,视线高度0.55~2.8 m。显然0.542 88 m小于0.55 m,视线高度不满足要求。

第5题:

规范规定的水准测量的主要限差有()。

A:测站视距长度
B:前后视距差
C:对中误差
D:视线高度
E:往返高差不符值

答案:A,B,D,E
解析:
规范对水准观测中的测站视距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的限差作了规定。水准测量时,水准仪不需要对中。故选ABDE。

第6题:

一、二等水准观测中的一测站的限差不包括()

A:前后视距差
B:视线高度
C:视线的长度
D:环闭合差

答案:D
解析:
一、二等水准观测中的要注意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全差和检测高差。

第7题:

等级水准测量中,一个测段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

A:基辅高差之差
B:前后视距差
C: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
D:往返高差之差
E:视线距地面之差

答案:C,D
解析:
选项A、B、E为一个测站的限差。故选CD。

第8题:

下面是有关水准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采取往返观测的目的可减小水准标尺下沉的影响
B.读数误差一般很小
C.视线有一定高度,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两水准尺零点差影响
D.要求各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大气折光影响
E.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减小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答案:A,B,E
解析:
精密水准测量是高等级水准测量,采用精密仪器,故读数误差较小。在采用过程中往返观测可减小水准标尺下沉的影响。视线有一定高度,减小大气折光误差。要求各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水准尺零点差影响。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减小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第9题:

(2012 年)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 仪器设置完成后, 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 50m、 48m, 后尺读数为 1.54288m, 前尺读数为 0.54288m, 仪器显示超限。 其原因是() 超限。

A. 视线长度
B. 前后视距差
C. 前后视距差累计
D. 视线高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1.5.5,视线长度不能超过50m,前后视距差不能大于1.5m,视线高度应为0.55-2.8m。选项中B、D两项都超限。

第10题: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规定:当采用S3型水准仪、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时,除要求i角不得超过±20″外,还要求()。

  • A、视线长度不得超过100m
  • B、每个测站的前、后视距差均不得大于3m
  • C、每个测站视距累积差均不得大于10m
  • D、每个测站的观测程序应为后前前后
  • E、每测段都应采用偶数测站

正确答案:A,B,C,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