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项研究发现,所有呈现在非追随耳中的信息,均不能加工到语义水平,那么,这样的发现支持()。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题目

假设一项研究发现,所有呈现在非追随耳中的信息,均不能加工到语义水平,那么,这样的发现支持()。

  • A、过滤器理论
  • B、衰减作用理论
  • C、晚期选择理论
  • D、特征整合理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过滤器并非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是哪种理论

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

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

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

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


参考答案:B

第2题: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结果表明,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地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政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过滤器理论

答案:D
解析:
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过滤器根据信息物理特征选择性地让部分信息通过它。也就是说,在通过过滤器之前,个体获得的仅仅是对信息的物理特征的表征。题中实验支持过滤器模型的观点。

第3题:

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各种注意的认知理论的了解和掌握。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都属于早期选择模型,选择发生在注意较早的阶段,只有被选择的内容得到加工。不同在于,过滤器理论认为过滤器的作用是“全或无”的,所有非注意状态的信息都不能突破过滤器。衰减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没有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以及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从而突破过滤器得到识别。晚期选择模型即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所有信息都可以得到识别,注意的选择只是发生在选择哪一个刺激进行反应。特征整合理论指对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故本题的答案为B。

第5题:

1977年,谢夫林等人提出了用来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  )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答案:D
解析:
1977年,谢夫林等人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加工。可以用这两种加工机制解释人的注意选择功能。

第6题:

以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作为理论假设的注意理论有( )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答案:A,B,C
解析:
认知资源理论是认为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通道容量有限。所以D项错。

第7题:

注意的知觉选择理论包括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答案:A,B
解析:
注意的知觉选择理论强调注意的作用在于识别信息,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只有被注意的信息才能被识别。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都强调注意在信息识别中的作用。后期选择理论强调所有信息都能被识别,注意的作用是选择一些信息进行反应,因此后期选择理论又称反应选择模型。认知资源理论不同于前面三种理论将注意看做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而是把注意看做是有限的认知资源,强调注意不是发生在通道的某一个固定位置,而是哪里加工任务复杂哪里就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第8题:

下面内容属于瓶颈模型的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后期选择理论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中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1)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别度高;(2)感觉可辨别度低、语义可辨别度低;(3)感觉可辨别度高、语义可辨别度低;(4)感觉可辨别度高、语义可辨别度高。感觉可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由同一人读出,感觉可辨别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语义可辨别度低是指非靶子词和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语义可辨别度高是指非靶子词和靶子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结果发现,无论语义可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别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该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A.早期选择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特征整合理论
D.资源有限理论

答案:D
解析:
本题给出的实验是用来验证注意的资源有限理论的证据:在感觉可辨别度高的条件下,所分配的注意资源较少,导致回忆成绩差;在感觉可辨别度低的条件下,更多的注意资源被分配到非靶子词的加工上,回忆的数量较多。资源有限理论强调的是对倍息的加工会受到可获得的认知资源的限制,即该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资源有限理论。

第10题:

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