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A、供大于求B、供小于求C、供求平衡D、供过于求

题目

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

  • A、供大于求
  • B、供小于求
  • C、供求平衡
  • D、供过于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的人力资源供求情况是( )。

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C.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D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是()。

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C: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D:人力资源结构平衡
E:人力资源质量平衡

答案:A,B,C
解析: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情况:①人力资源供求平衡;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企业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③人力资源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

第3题:

某些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数量是( )。

A.供过于求

B.供不应求

C.供求平衡

D.供远远大于求


正确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第4题:

商品供求矛盾的基本状态是()。

  • A、供求平衡
  • B、供求不平衡
  • C、供不应求
  • D、供过于求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价格对社会供求有着很大的反作用.价格小于价值时,表现为()。

  • A、供过于求
  • B、供求平衡
  • C、供不应求
  • D、价格=价值

正确答案:A

第6题:

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供求对比的结果不包括( )。

A.供小于求
B.供大于求
C.供求平衡
D.人力资源短缺
E.人力资源过剩

答案:D,E
解析:
如果仅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供求对比的结果无非是三种:一是供小于求;二是 供大于求;三是供求平衡。

第7题:

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是()。

  • A、供求平衡
  • B、供大于求
  • C、供小于求
  • D、供求协调

正确答案:B

第8题:

企业人员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几种,请简述。企业人员需求关素有三种,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正确答案:
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应的因素有:1、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2、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3、社会就业意识和择起业心理偏好。  
企业人员需求分析方法有:集体预测法(德尔非法)适用于对人力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回归分析方法,最简单的回归方法是趋势分析、劳动定额、转换比率法、计算机摸法是最复杂也是最精确的一种方法。  
1、人力资源供不平衡时,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即是供求总量是平衡的,也会在层次上,结构上发生不平衡。企业应依具体情况制定供求平衡规划。  
2、供不应求时。则会发生人力资源短缺,要根据以下情况予以调整,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1)将符合条件但处于相对富余的人员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如果短缺情况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考虑延长工时增加报酬的短期应急措施;4)重视开发,加强机械化,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小时工;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工计划。  
3、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即人力资源过剩现象,常用的方法有: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或精简机构;3)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提高退休;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全员轮训计划,使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竞争力,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可开办第三产业;6)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7)采用几个员工分担过去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  
在制定企业人力供求政策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单一的供求关系,而往往是某些部门人力供过于求,而某些部门是供不应求,所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使各部门人员在数量、质量、结构、层次等方面达到协调平衡。  

第9题: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各种商品满足()

  • A、供求平衡
  • B、供大于求
  • C、供小于求
  • D、某些商品供大于求,某些商品供小于求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 简要说明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及其后果。


正确答案: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当替代晶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否则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