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分别重视哪些中介

题目

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分别重视哪些中介指标的作用()。

  • A、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 B、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 C、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
  • D、货币需求和价格水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1)凯恩斯主义:R→MS→r→I→E→Y
货币学派:R→MS→A→C(I)→P→Y
(2)异:
①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与金融资产是相近的替代品,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货币资产的变动经利率与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影响到实物资产;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总支出与总收入,避开了利率的作用。
②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强调的是利率变动对于投资需求的影响,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首先引起利率变动,货币供求和经济总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改变来调节的。而货币学派重视收入支出的作用,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因此货币供求均衡只能通过支出来调节,而货币量与利率间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③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主要集中在一些狭小的、可买卖的资产及市场利率上,凯恩斯学派仅将金融市场的所有资产划分为两大类——流动性弱但具利息收入的长期债券和流动性强但不产生直接收益的货币。而货币学派认为这样是不够的,认为应对更大范围的资产和利率加以考虑,如耐用消费品、建筑物及其他不动产等
④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的影响,增加货币供应的结果是使利率降低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增加。因此货币是非中性。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因此,货币短期看是非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3)同:都是研究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都提出了一定的政策主张。

第2题:

凯恩斯利率传导机制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

  • A、货币乘数
  • B、利率
  • C、货币供应量

正确答案:B

第3题:

阐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

(1)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一般来说,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凯恩斯主义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而如果将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人所谓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产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人,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面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纯粹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因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人有关,而和利率波动无关,由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也是货币主义认同的区域。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策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人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第4题: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两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实现最终目标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符号可表示为:M→R→I→E→Y,传导过程中的主要机制是利率。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符号表示为:M→E→Y,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第5题:

试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正确答案: 其最初的思路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力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的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表示为: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这种分析,他们自然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
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凯恩斯学派提出了他们称之为一般均衡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供给量、利率、投资、总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利率来回升降,最终逼近一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均衡的要求,即在这个点上,可能利率会比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第6题:

简答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均衡分析


正确答案: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关注利率在其中的作用。在一般均衡分析中,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总支出增加,总收入增加;总收入增加后,货币需求增加,利率提高,投资下降,总支出减少,总收入下降。但利率提高不到原来的水平,收入也下降不到原来的水平。经过反复循环,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利率下降,产出增加。

第7题:

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同。


答案:
解析:
(1)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 ↑→i↓→I↑→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 (2)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Y。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3)总体而言,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只强调了货币和利率等金融因索的变动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而没冇考虑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动,如产量、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变动也将对货币和利率产生相应的反作用。

第9题:

试述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而后者认为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正确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对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看法不同。在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下即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失效。他们认为,当利率非常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的利率弹性是无限大,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为无穷大,即LM曲线就呈水平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此时债券价格较高,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因此,人们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量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货币政策失效,不发生任何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由于利率非常低时,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即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当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由于LM曲线呈垂直状即h=0,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产出也增加。h=0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即对利率变动不会作出任何反应,则货币需求仅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与利率的变动无关。产出的增加致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没有货币投机需求的增加。也就是说,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的货币供给仅用于交易需求的需要,故产出效应最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而另外一方面当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时,使产出增加,而产出增加又使货币需求增加。由于LM曲线呈垂直状h=0,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不作出任何反应。这就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会使利率上升得非常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失效。

第10题:

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


正确答案: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货币供给是通过影响利率,继而影响投资来影响总需求的。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