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是如何定义悲剧的?

题目

亚里斯多德是如何定义悲剧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亚里斯多德在阐述悲剧哲学时认为,悲剧的主角应该是?()

A.十全十美的人

B.善良、平凡的人

C.比普通人更伟大的人


参考答案:C

第2题: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人物是()。

A.完人

B.十分善良

C.十分公正

D.比一般人好的人


参考答案:D

第3题: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写的(《 》)主要是探讨悲剧的。

A、悲剧

B、悲剧美学

C、论悲剧的产生

D、诗学


参考答案:D

第4题:

亚里斯多德是如何阐释文艺模仿的创造性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的摹仿是创造性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他推崇文艺再现“应当有的事”。他承认艺术摹仿的三种对象:过去和现在有的事,传说和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他甚至为艺术家创造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现象辩护。文艺可以模仿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文艺的模仿可以“比生活本身更美”,艺术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5题:

亚里斯多德是如何定义悲剧的?
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陶冶人的心灵,悲剧成分中,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第二,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好选择。
1.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2、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
3、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
4、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第6题:

亚里士多德如何定义悲剧的?


参考答案:

亚里士多德曾经给悲剧做过一个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中十分著名的描述,他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第7题: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情节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
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是违背悲剧的精神——不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
第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因为怜悯是有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因此应遵守上述原则。

第8题: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到()作用。

A、愉悦

B、享受

C、畏惧

D、陶冶


参考答案:D

第9题:

亚里斯多德为什么说悲剧比史诗的价值更高?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个叙述已发生的事,一个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此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给人物起名字;至于“个别的事”则是指具体的人所作的事或所遭遇的事。在悲剧中,诗人们坚持采用历史人名,理由是:可能的事是可信的;未曾发生的事,我们还难以相信是可能的,但已发生的事,我们去相信显然是可能的;因为不可能的事不会发生,但有些悲剧却只有一两个是熟悉的人物,其余都是虚构的;有些悲剧甚至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物,可是仍然使人喜爱。因此不必专门采用那些作为悲剧题材的传统故事。那样做是可笑的;因为深知哪些所谓熟悉的人名,也仅为少数人熟悉,尽管如此,仍然为大家喜爱。

第10题:

提出“悲剧是对一个完整的而又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一观点的是()。

  • A、亚里斯多德
  • B、柏拉图
  • C、布瓦洛
  • D、贺拉斯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