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感的审美意境的着重点是什么?
第1题:
石”的虚用,正在其对“意”(神)的激发。析而言之,包括对情的激发和对理的挖掘两个层面的统一。第一层面是指“石”所引发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观感情的流露。第二层面是指“石”蕴含的审美意蕴的阐发,表现为审美感受的深化和审美联想的拓展。正是这两个层面焕发情神的虚用,才促成了意由景生、象外生境的虚境形成。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 )。
A.主观感情的流露是“石”所引发的审美感受的表现
B.“石”在意境营造中的虚用——美感生发
C.“石”蕴含的审美意蕴的阐发表现为审美感受的深化和审美联想的拓展
D.由“石”的形式而生发出审美感受,是意境生成的必须条件,也是游赏者必然的感觉反应
第2题:
人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多种审美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对审美对象的各种形式特征,进行综合加工,形成对审美对象的整体印象,从而构成了()
A审美知觉
B审美感觉
C审美情感
D审美鉴赏
第3题:
A、审美感情
B、审美感觉
C、审美知觉
D、审美统觉
第4题:
东方文学平民化的审美是情感表现的哪一种形式?()
第5题: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形式特征直观反映指的是()
A审美感觉
B审美知觉
C审美感知觉
D审美情感
第6题: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及意义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人的审美感知能力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获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呢?其具体方法有:
(1)发掘先天的审美潜质
由于人们的生理条件、遗传因素等的区别,人的先天的审美潜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节奏和音律敏感,有的人对色彩和线条情有独钟,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后天审美的有利条件。在审美教育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受教者的这些先天的审美潜质,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的天赋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加强审美实践的训练
对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美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是:人们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审美感官对外部自然形态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因此,审美感知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知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而获得美感。如果审美者缺乏对美的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他就不可能产生其他的审美心理过程,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
略
第7题: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形式特征的直观反映指的是()
A审美知觉
B审美感.觉
C审美感知觉
D审美情感
第8题:
()是审美经验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审美根本就无从发生。
A.审美意境
B.审美联想
C.审美意象
D.审美感知
第9题:
皎然认为意境的本质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第10题:
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受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