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湿温病如何治疗。

题目

试述湿温病如何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本病的治疗,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故对祛湿和清热要两者兼顾,合理使用。湿热之邪由外感受,始于卫表,稽留气分,然后化燥化火,入营动血。营血之治,法同温热类温病,以清营凉血为主。故分解湿热法,主要适合于本病卫气阶段,尤其是气分的治疗。初起卫气同病,湿邪偏盛者,宜芳香透表里之湿;气分阶段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同时湿热之邪可弥漫三焦,故应治以宣上、畅中、渗下的三焦分解法。祛湿与清热的主次选定,可据湿热偏重的具体情况来辨别分析,若湿重热轻者,病变偏于太阴脾,以苦温芳化,燥湿运脾为主,辅以苦寒清热;热重湿轻者,病变偏于阳明胃,以清泄胃热为主,兼以苦温燥湿;湿热并重者,当辛开苦降,化湿清热并进。病程中出现动血则凉血止血,出现阳气衰脱则温阳益气。恢复期多为湿热余邪未净,分解湿热当宜轻宣芳化淡渗之法,涤除余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暑温与暑湿,湿温,中暑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暑温与暑湿,湿温,中暑都可见于夏季,但它们的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证候表现也不同。
暑温因感受暑热病邪所致,初起即见壮热,汗多,口渴,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是其主要特征;病变过程中,容易出现暑伤津气,甚则津气欲脱危重证候。若暑热病邪化火,深入营血,内闭心包,或引动肝风,或灼伤血络,则容易出现神志昏迷,四肢抽搐、斑疹、出血等极重证候。
暑湿多因感受暑湿病邪所致,暑热较重暑湿较轻,初起以寒热、身痛等邪郁卫表证候微主要表现;气分病变部位比较广泛,可郁在少阳,或困阻中焦,或弥漫三焦,均有不同程度的脘痞,呕恶、苔腻等湿邪内蕴症状,虽有暑伤津气证候,但不及暑温明显。
湿温多发于夏秋季节,因感受湿热病邪所致,起病较为缓慢,初起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痛、身重肢倦、脘痞苔腻等邪遏卫气的湿重热轻证候微主要表现;病变过程中有湿热化燥伤阴与湿盛困阻阳气的不同转归;湿温以病势缠绵,脾胃为病变中心,邪多留恋气分,发热难退,病程较长是其特征。
中暑是夏季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须注意与暑温之暑入心营证候相鉴别。中暑乃突发神昏肢厥,经妥善处理,神志较易苏醒;暑温之暑入心营,多微暑热病邪由气分深入所致,其神昏不如中暑突然,恢复亦较困难。

第2题:

试述湿温病病因和发病的特点。


正确答案: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是湿温病常见的病因和发病特点。内因主要是脾胃先伤。如饮食不节,不洁,脾胃受伤,运化失健,致水湿内停,湿饮停聚。外因,是夏秋季节,气候较热,雨湿亦盛。人处湿热交蒸环境中,湿热病邪自外侵入人体,与体内停湿相合,导致湿温病的发生。

第3题:

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之证。


正确答案:湿热并重

第4题:

暑湿与湿温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暑湿是暑湿病邪引起,发病于季节在夏末秋初(农历大暑至秋分),气候炎热,雨湿较盛之时。湿温由湿热病邪引起,发病于夏秋之交为主,但四季均可发生。暑湿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而湿温则起病相对较缓,病程较长。暑湿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临床上既有发热、心烦、尿赤等突出的暑热内盛症状,又兼有身重、胸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湿温初起湿中蕴热,则热象不显。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第5题:

如何全面理解湿温初起治疗“三禁”?


正确答案:吴鞠通在湿温初起治疗时提出三禁,即禁汗、禁下、禁润。湿温初起邪遏卫气,可见发热、恶寒、头身困重等症,但不可认为属寒邪犯表,误用辛温,使湿热上蒙清窍,引起神昏耳聋。湿邪中阻可见脘痞、腹胀、舌苔厚腻等症,但不可认为是实邪积滞中阻,而妄投攻下之剂。如误用攻下,则重伤脾胃阳气,引起洞泄不止。湿温病每因午后湿热交争加剧而发热较高,或湿阻滞着、不化,病邪更难解除。但“三禁”仅指湿温初起而言,如湿热郁闭太过,湿温化燥化火而成阳明腑实或湿热积滞、湿热化燥伤阴者,也可发汗、攻下、滋阴。

第6题:

温病兼食滞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根据食滞在胃在肠的不同而治:①消食和胃适用于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闻食臭,舌苔厚垢腻,脉滑实。常在主治方中加用消化食滞之品,如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陈皮等,也可加保和丸。②导滞通腑适用于腹胀而痛,肠鸣矢气,其气臭秽,大便秘或泻,舌苔厚而浊腻,脉沉涩或滑。常在主治方中加用消化导滞,通导肠腑之品,如枳实.槟榔.大黄.厚朴,也可用枳实导滞丸。

第7题:

湿温病如何辨别湿热的轻重?


正确答案:湿温病辨别“湿”“热”的轻重主次,是决定治法,选方用药的先决条件。湿热偏盛程度是本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本病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病理转化,其分辨的着眼点主要在发热、出汗、口渴、二便及舌苔脉象的具体表现,还应结合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来辨析。初起湿未化热,一般表现湿象重,热象轻,邪遏卫气者,多见恶寒少汗、身热缠绵、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邪遏膜原者,多见寒热往来、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等。邪入气分后,湿热变化复杂,热重者,则热势较高、汗出、口渴、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较甚;湿重者,则热势不显而食少口淡无味、渴不欲饮或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象较明显;湿热并重者,则见身热、汗出垢腻、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色黄、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湿象均较著。

第8题:

试述新感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新感温病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至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起治疗以透解表邪为基本大法。代表性病种如风温、秋燥等。

第9题:

试述湿温病的病机变化?


正确答案:湿温初起,湿热病邪多从口鼻,或由肌表侵入人体,阳明、太阴受病,病变以脾胃为中心。依据脾胃中气的盛衰常发为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和热重于湿。本病病变重心在脾胃,但湿热病邪也可蒙犯上焦,流注下焦,或充斥三焦。邪在气分阶段治疗得当,脾胃功能得到调节,湿热渐解转入恢复期。恢复期可见余邪未净,胃气未复,脾气未醒。如湿重热轻,湿浊久郁不解,则湿渐伤发展为湿胜阳微。如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而化燥,耗伤阴液,深入营血,出现动风动血,闭窍昏厥。严重者肠络受伤,破血下注,导致气随血脱。

第10题:

试述湿温病为何难以速愈,病程较长?


正确答案: 湿温感受的是湿热病邪,具有“湿”和“热”双重特性,造成治疗上的困难。“湿”为阴邪,可损伤阳气治宜用辛香温燥,不宜寒凉。“热”为阳邪,易伤阴液,不宜辛香温燥,只宜寒凉。治疗有矛盾,正如吴鞠通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热邪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且湿热病邪,热处湿中,以湿为体,湿热胶结,难化难解,故难速愈,病程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