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病伤络便血如何治疗?

题目
问答题
湿温病伤络便血如何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阳络伤则病:()。

  • A、吐血
  • B、衄血
  • C、便血
  • D、尿血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第2题:

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成温者,后复至日者()

  • A、病热
  • B、病温
  • C、病寒
  • D、病湿
  • E、病暑

正确答案:E

第3题:

齿缝出血不痛不红微肿者多为

A.胃热伤络

B.肾火伤络

C.脾湿伤络

D.肺热伤络


正确答案:B

第4题:

湿温病,症见面色白光白,四肢欠温,倦怠乏力,仍有少量便血,舌淡脉缓无力,治用:()


正确答案:黄土汤

第5题:

试述湿温病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本病的治疗,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故对祛湿和清热要两者兼顾,合理使用。湿热之邪由外感受,始于卫表,稽留气分,然后化燥化火,入营动血。营血之治,法同温热类温病,以清营凉血为主。故分解湿热法,主要适合于本病卫气阶段,尤其是气分的治疗。初起卫气同病,湿邪偏盛者,宜芳香透表里之湿;气分阶段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同时湿热之邪可弥漫三焦,故应治以宣上、畅中、渗下的三焦分解法。祛湿与清热的主次选定,可据湿热偏重的具体情况来辨别分析,若湿重热轻者,病变偏于太阴脾,以苦温芳化,燥湿运脾为主,辅以苦寒清热;热重湿轻者,病变偏于阳明胃,以清泄胃热为主,兼以苦温燥湿;湿热并重者,当辛开苦降,化湿清热并进。病程中出现动血则凉血止血,出现阳气衰脱则温阳益气。恢复期多为湿热余邪未净,分解湿热当宜轻宣芳化淡渗之法,涤除余邪。

第6题:

清络饮主治()。

  • A、阴暑
  • B、暑湿证
  • C、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 D、暑热气津两伤证
  • E、暑温

正确答案:C

第7题:

如何理解“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正确答案:本句原文是承上文“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而来。故“冬”,阴时也;“寒”,阴邪也。“冬伤于寒”,是谓重阴;温病,阳证也,是即“重阴必阳”。
冬伤于寒,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寒邪侵袭的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寒邪内伏,郁久化热,至春季阳气发生之时,感受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两阳相合,发为温病。此句原文为后世“伏邪温病”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将温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并发展成为后世的“伏气温病”学说。

第8题: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阴络伤则病:()。

  • A、鼻衄
  • B、齿衄
  • C、肌衄
  • D、咯血
  • E、便血

正确答案:E

第9题:

湿温病如何辨别湿热的轻重?


正确答案:湿温病辨别“湿”“热”的轻重主次,是决定治法,选方用药的先决条件。湿热偏盛程度是本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本病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病理转化,其分辨的着眼点主要在发热、出汗、口渴、二便及舌苔脉象的具体表现,还应结合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来辨析。初起湿未化热,一般表现湿象重,热象轻,邪遏卫气者,多见恶寒少汗、身热缠绵、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邪遏膜原者,多见寒热往来、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等。邪入气分后,湿热变化复杂,热重者,则热势较高、汗出、口渴、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较甚;湿重者,则热势不显而食少口淡无味、渴不欲饮或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湿象较明显;湿热并重者,则见身热、汗出垢腻、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色黄、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湿象均较著。

第10题:

湿温病,症见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脉微细,治用:()


正确答案:生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