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病,症见面色白光白,四肢欠温,倦怠乏力,仍有少量便血,舌淡脉缓无力,治用:()

题目
填空题
湿温病,症见面色白光白,四肢欠温,倦怠乏力,仍有少量便血,舌淡脉缓无力,治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黄土汤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儿,5岁。患水肿3月,现面部偶有水肿,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易汗出,舌淡,苔白,脉缓。其治法是

A、健脾益气

B、温阳利水

C、健脾化湿

D、健脾养血

E、温肾利水


参考答案:C

第2题:

患者近日外出感寒,现症见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最佳的治法为

A、益气养血
B、滋阴清热
C、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D、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E、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答案:D
解析:
阳虚发热
主要症状: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常用中成药:金匮肾气片。

第3题:

患者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便溏,舌淡,脉濡弱。治宜


正确答案:B

第4题:

患者,女,35岁。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面色白,舌淡嫩,脉沉迟无力。应属()

  • A、恶风
  • B、恶寒
  • C、畏寒
  • D、寒战
  • E、实寒

正确答案:C

第5题:

张某,男,33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
证型:脾阳虚衰阴水证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主方:实脾饮加味。
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

第6题:

患者,女,16岁,症见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头痛,四肢不温,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宜选用

A. 玉屏风散
B. 再造散
C. 葱白七味饮
D. 加味香苏散
E. 人参败毒散

答案:B
解析:
题中患者以身热恶寒为主,诊断为感冒。阳虚外感风寒之邪,则热轻寒重,四肢不温;气虚,气对血失于温煦、推动,则倦怠嗜卧,面色苍白;风寒束表,卫阳被遏,络脉失和,则无汗头痛;气血虚弱,又感风寒,则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故诊断为阳虚外感,治疗应该用再造散助阳解表(B对)。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A错)。葱白七味饮养血解表,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C错)。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D错)。人参败毒散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等(E错)。

第7题:

症见汗出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者,治用()。


正确答案:玉屏风散

第8题:

9岁患儿,男,哮喘病史三年余,现症见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色欠华,大便不实,肌肉痿弱,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治疗首选方剂是( )

A、补中益气汤

B、六君子汤

C、健脾丸

D、理中汤

E、参苓白术散


参考答案:B

第9题:

症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缓,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推拿治则应强调()

  • A、温中祛寒
  • B、泄热通腑
  • C、降气化痰
  • D、温补脾胃
  • E、温肾固脱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下列不属气虚型经期延长的主症()

  • A、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
  • B、面色无华,神疲气短,四肢不温,纳呆
  • C、倦怠乏力,气短懒盲
  • D、小腹空坠,面色无华
  • E、舌淡苔薄脉缓弱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