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集大成”说最早出自()

题目

杜诗“集大成”说最早出自()

  • A、白居易
  • B、元稹
  • C、韩愈
  • D、柳宗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正确答案: (1)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其六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亲风雅在创作上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于发抒个人情怀襟抱引向写民生疾苦,从理想引向写实。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即广泛地向前辈作家学习,对诗的各种艺术形式及表现力作自觉的探讨与追求。
(2)杜诗集大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三是功力深厚,自铸伟辞。杜诗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诗经》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在五言古诗的写作中,他又接受了王粲、曹植、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他的古诗多律句,正是学习齐梁以来重偶句排比的缘故。他主张力崇古调,兼取新声;一方面要求风格、语言的雄浑古朴,一方面又重视修辞的清丽华美。杜甫能全面认识各历史时期作家作品各自的特点和成就,利于他兼取众人之长。
杜甫对各种诗歌体裁都很擅长,并能推陈出新。五言古诗他可以由十韵拓展为七十韵;五言排律他可以大至千言;七言古诗他可以包罗万象;歌行之体,气格苍老,雄跨万代;至于千言律,更是变体多多。杜诗风格,由崇尚绮丽、清新,向沉郁、老成发展。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炼字的精当,确已到了惊人的地步。为了在色彩上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他把色彩字放在句首,如“绿稠屋角花,红绽雨肥梅”;他善用动词和副词,形成气势飞动、富有生命动感的艺术感受;他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因而时有警句和丽句,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五首》)、“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小寒食舟中作》)。

第2题:

毛泽东有一句诗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请问这句诗最早出自哪里?


正确答案:这句诗最早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第3题:

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王绩的《野望》。

第4题:

为什么说范成大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静谧心境的外化——隐士情结,倾向于山水);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以及元稹、张籍等诗中的劳作生活及阶级剥削(为民请命的意识——济世情结,倾向于社会)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第5题:

“诗言志”说最早见于()。


正确答案:《尚书〃尧典》

第6题:

“求人不如求己”是民间的一句谚语,请问它最早出自哪首诗?


正确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最早出自《篱竹》。

第7题:

政治讽刺诗《追赶时间的人》出自()的手笔。

  • A、袁水拍
  • B、臧克家
  • C、杜运燮
  • D、袁可嘉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正确答案: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9题:

举例说明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人说杜诗“万景皆实”,读了这首诗后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诗中细节描写实有以小见大、间接表现内心感情波澜的艺术效果,如第二段的山间景物描写山果多琐细,..甘苦齐结实。隐约感叹自己的身世。
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儿女情态和衣着的描写:“平生所娇儿...颠倒在�褐”...“瘦妻面复光,...狼藉画眉阔”。似乎用“琐屑”写儿女事,表现特定情境中的感触,然其中有深意存焉。描写孩子身上补丁可谓细入毫芒,杜甫毕竟是朝廷命官,他过去官服上的海图波涛等美丽的图案在动乱之世,竟然成了孩子破衣上的补丁这痛苦和辛酸已在不言中了,又何须明言。此时细节描写给人们造成的情感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一个补丁可以看到全家的遭遇,甚至国家的动荡,这种以小见大的的写法,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力。杜甫的“写实”实在看似浅淡自然而实则意味丰厚。如同地下奔突的岩浆具有持久的渗透力量。

第10题: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班杜拉
  • B、奥苏伯尔
  • C、桑代克
  • D、布鲁纳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