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关招标信息B、对外地投标人设定高于本地投标人的资质要求C、根据自身需要,设定评审标准D、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投标人投标资质

题目

行政机关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关招标信息
  • B、对外地投标人设定高于本地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 C、根据自身需要,设定评审标准
  • D、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投标人投标资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照《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招标人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行为有( )。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信息
B.设定的资格条件与履行合同无关
C.对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评标标准
D.指定特定的供应商
E.要求投标人具有较高的资质等级

答案:A,B,C,D
解析:

第2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的情形有( )。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投标人提供相同的项目信息
B、设定的技术和商务条件与合同履行无关
C、以特定行业的业绩作为加分条件
D、对投标人采用无差别的资格审查标准
E、对招标项目指定特定的品牌和原产地

答案:B,C,E
解析:
2020版教材P38
考点:招标。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1)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4)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5)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7)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不得组织单个或者部分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第3题:

招标人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B.指定特定的原产地
C.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
D.对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标准
E.设定的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不相适应

答案:A,B,D,E
解析: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1)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4)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
(5)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
(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7)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第4题:

对于实行邀请招标方式的工程项目,招标人应当( )。

A.在国家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B.向3家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C.向5家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D.向社会公众明示招标要求

答案:B
解析:
AD选项均为公开招标要求,而非邀请招标;C选项错在数量,向3家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即可,不一定要5家以上。

第5题:

下列投标情形中,评标委员会应在初步评审中否决其投标的是()。

A.投标人的综合评分最低
B.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不符合要求
C.投标限价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
D.投标报价超过标准上下浮动范围

答案:C
解析:
在初步评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①投标文件未经投标单位盖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字;②投标联合体没有提交共同投标协议;③投标人不符合国家或者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④同一投标人提交两个以上不同的投标文件或者投标报价,但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备选投标的除外;⑤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⑥投标人有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行贿等违法行为;⑦投标文件没有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第6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下列行为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有( )。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B.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合同履行无关
C.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D.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
E.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依法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答案:A,B,C,D
解析:
2020教材P256 / 2019教材P253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第32条,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1)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4)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5)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7)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第7题:

下列关于招标基本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取得批准
B、招标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为招标人指定或者推荐招标代理机构
C、招标项目应当设定标底,标底必须保密
D、招标人不得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E、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答案:A,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招标基本程序。《招标投标法》第9条规定: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取得批准;《招标投标法》第12条规定: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编制标底。一个招标项目只能有一个标底,标底必须保密;《招标投标法》第18条规定: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招标投标法》第34条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故A、E为正确选项。而B、C、D选项违反法律规定。参见教材P86。

第8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

A.招标人组织部分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B.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相同的评标标准
C.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D.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
E.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不特定行政区域的业绩作为加分条件

答案:B,D,E
解析: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l)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4)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5)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7)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不得组织单个或者部分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第9题:

对于实行邀请招标方式的工程项目,招标人应当(  )。

A.通过国家指定的信息网络发布招标公告
B.向3家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C.向4家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D.向社会公众明示招标要求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邀请招标。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10题: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招标人有( )的行为,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A.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B.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C.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相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
D.限定或者指定特定资质的供应商
E.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答案:A,B,D,E
解析:
2019新版教材P80页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1)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2)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 (4)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 (5)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 (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7)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