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第1题:
在一起投放危险物质的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抓以后,疯疯颠颠,下列哪些问题是可以鉴定的事项?
A、毒物的名称和含量
B、犯罪嫌疑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C、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是否有仇隙
D、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病
第2题:
第3题:
犯罪原因的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提出的。
A.孔德
B.萨瑟兰
C.塔尔德
D.迪尔凯姆
第4题:
犯罪原因的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提出的。
第5题:
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第6题:
A.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B.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和犯罪嫌疑人
D.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7题:
下列关于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8题:
简述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关系。
1.被害人是犯罪的原因。
2.被害人是犯罪的借口。
3.被害本身是被害人同意的结果。
4.被害是被害人的与犯罪人得鱼求偶然一致的结果。
第9题:
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第10题:
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