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强调先教后刑,重视道德教化,为此他提出()
第1题:
下列反映“德主刑辅”的说法有()
A.天之任德不任刑
B.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C.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D.明刑弼教
E.孝者,天之经也
第2题:
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概要说,只有通过德礼而非政刑的手段,才能使人心生可耻,从而实现自我行为约束。这一道德理想注定幻灭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道德通常对人提出上限要求,而法律则以保证人们行为的底线为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心中最低限度的耻辱感首先需要法律底线的确定和保障
B.孔子对耻感教化的观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现实需要了
C.道德涵盖的范围大于法律
D.人们应该有羞耻感
第3题:
A.法家和道家
B.法家和儒家
C.道家和儒家
D.墨家和法家
第4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第5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 自()
第6题:
孔子强调先教后刑,重视道德教化,为此他提出()
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B.“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C.“礼教刑辟交相为用”
D.“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第7题:
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B以“宽”、“猛”服民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第8题:
朱熹以“存天礼、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主张()。
A.因事制宜
B.“德礼丐刑”,“相为终始”
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
第9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10题:
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