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题目

简述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我国建国后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
(1)清末教育立法的沿革。
(2)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沿革。
(3)解放以来的教育立法。

第2题:

简述建国后的党报。


正确答案: 1949年3月5日,华北〈人民日报〉迁至北平出版,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第3题: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区域性质分为()、()、()甚至()土地利用规划。


参考答案:行政区 自然区 经济区 跨区域

第4题:

建国后,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经历了初时阶段、调整、发展阶段、受文革“干扰”破坏阶段、()四个阶段。

  • A、改革前进的阶段
  • B、十分完善阶段
  • C、文革后阶段
  • D、开放阶段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我国公安决策历史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经验决策阶段。其特点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专制独裁,集公安、司法、行政于一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化、科学决策阶段,其特点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公安、司法分离,强调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
(3)新时期公安决策进入民主化,科学化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强调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遵守法制和决策程序。

第6题:

建国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阶段;
二20世纪80年代,由自然性向规范性的发展阶段;
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第7题: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

  • A、建国后至1954年期间
  • B、建国后至1955年期间
  • C、建国后至1956年期间
  • D、建国后至1957年期间

正确答案:D

第8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参考答案:

(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9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第10题:

建国后我国农机化发展共经历了国家办机械化阶段、有选择发展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新阶段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