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题目

简述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做法的是()

A、选择色彩

B、控制噪声

C、合理照明

D、把相同功能的机器布置在一起


参考答案:D

第2题:

该公司可以通过()方法来提高员工满意度。

A.给予公平的待遇
B.招聘新员工
C.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D.分配挑战性的工作

答案:A,C,D
解析:
招聘新员工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3题:

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A人际关系

B工作环境

C政治生态

D人的心灵


正确答案:C

第4题:

简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世纪之交,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全面的影响,使制造业的发展打上了明显的信息化烙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运行效率与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
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阶段性差距。
(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我国制造企业1999年劳动生产率为4258美元/人年,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工业增加值率为26.3%,远低于美国(49%)、日本(38%)和德国(48.5%),总体上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生产能力放空,职工待岗,企业效益低,资产负债率75%以上。而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每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进口。
(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我国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7%、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都依靠从国外引进,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不多,尚未形成自主开发的良性循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不好,从而出现了“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反复引进怪圈,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资金和人才,原创性产品和技术较少。
(4)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企业,各种行政审批仍然牢牢卡住企业脖子,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内部管理落后,也使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不能协调发展。
(5)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产业缺乏活力我国的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仅为26.5%(1999年),远低于美国(41.9%)、日本(43,6%)和德国(46.4%)。
综上所述,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随着制造业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变化,将面临更为直接的国际竞争;同时,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造成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第5题:

以下没有体现企业对员工的责任的一项是()。

A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

B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C建立公平竞争的企业制度

D强调负激励


D

第6题:

简述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答案:
解析:
(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友善是课堂气氛的基础与反映。?

第7题:

简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答案:
解析:
【要点】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三源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3)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第8题: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包括:()

A.不岐视员工

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C.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D.善待员工的其它措施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创新体系。


正确答案: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集成应用带动系统研发,以系统研发带动技术突破,以原始创新促进技术发展,实施人才、专利和标准战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获取一批专利,促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企业的需求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国家将重点支持三维CAD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企业集成系统、区域网络制造系统、数控装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七类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围绕这七类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将工作分为三个层次: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产品应用示范、关键技术产品应用服务支持。通过这七类产品分别在三个层次推进,相互衔接,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化促进机制。
1.关键技术产品研发
经过对我国企业应用需求的分析,结合已有基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出以七类产品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目标,国家将专门投入经费予以重点支持。
(1)三维CAD系统产品研发为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系统。
(2)ERP系统产品研发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集约化与现代化,研究符合中国管理模式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基于XML的ERPISCMICRMleB技术,开发满足我国企业需求的ERP系统
(3)MES系统产品研发针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研究实时数据库、故障诊断、先进建模等技术,研发基于MES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4)企业集成系统产品研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企业集成,研究企业建模与诊断、知识管理和集成平台等技术,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与软件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PLM平台、企业应用集成平台等。
(5)区域制造网络系统产品研发为形成数字化企业群体,研究商务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和供应链协同等关键技术,提出区域制造网络系统的制造网络协议及相关应用管理规范、应用实施模式和组织机制,开发典型区域制造网络专业平台和制造网络系统,建立若干典型区域性制造网络及其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为省市制造业信息化提供集成服务、技术支持和软件系统支持。
(6)数控装备产品研发针对国家重点行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需求,研制和开发受国外引进限制的大型高精尖数控加工装备和中档金切类数控机床装备:研究数控装备的开放控制技术、网络化数控技术、智能控制与维护技术等,研发五坐标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加工中心、大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数控装备产品,为企业实现装备数字化提供关键技术与软件产品。
(7)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研发面向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DBMS核心技术、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和数据库应用构件等,为制造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2、关键技术产品应用示范
以上七类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应与企业应用示范工程的需求密切结合,并面向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提高和完善。
3.关键技术产品应用服务支持
结合省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围绕七类关键技术产品,建立相应的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为这些关键技术产品在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的应用示范提供服务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网络环境下的集成服务。

第10题:

简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任务及目标


正确答案: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核心任务是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即五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五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设计数字化,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产品的数字化,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管理数字化,通过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促进企业重组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采用电子商务手段提高市场拓展和应变能力;企业数字化,在设计、制造装备、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内外部资源集成,实现制造企业的整体优化,捉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目标是,突破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专利;在全国2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促进100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发展;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50万人次:形成若干个专业化、网络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和服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