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活动主题展示交流的形式不相同。一般来说,项目与应用设计类活动主题主要以()为主;参观与考察类活动主题主要以()为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活动主题可以()为主。

题目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活动主题展示交流的形式不相同。一般来说,项目与应用设计类活动主题主要以()为主;参观与考察类活动主题主要以()为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活动主题可以()为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大致包括如下几类()

A、主题探究类

B、课题研究类

C、社会实践类

D、生活学习类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活动主题、内容以()开发为主。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教师


答案:C

第3题:

2018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主题为()

A.宣传月活动以“慧眼、明责、守信”为主题

B.宣传月活动以“慧眼、明责、诚信”为主题

C.宣传月活动以“树立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集资”为主题

D.宣传月活动以“防范非法集资、共筑风险防线”为主题


参考答案:D

第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

A活动

B主题

C实践

D单元


B

第5题:

以“变化”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活动方案。


答案:
解析: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
一切都在变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感知理解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正确地表达出来。
2.能将生活中的变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2.颜料、玻璃瓶、醋、糖、饮料粉、冰、碗、勺子、水果、榨汁机、剪刀、胶水、油画棒、温度计、蜡笔、纸,记录各种变化的碟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我会变。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们都是机器人,我会变,我会变,我们都会变),幼儿做一个模仿动作。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变的是什么。
3.再玩一次游戏,鼓励幼儿做的动作和原来的不一样。
(二)教师用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一瓶花,提问:
师:小朋友,老师这朵花好看吗?是什么颜色的?老师把白花变成红花,激发幼儿的兴趣。师:这朵花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么样变成红色的呢?
教师小结:这朵花本来是用白纸做出来的,然后老师又再给它放在颜料盒里染成红色,所以花就变成了红色。
2.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把一朵白花变成了红花,你们能不能开动小脑筋,想办法让一些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呢?
3.幼儿讨论话题。
(三)尝试变化。
1.教师讲解各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改变一些事物,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让小朋友来变一变,让这些东西和原来不一样,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和材料。要求:你每做一次实验就要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幼儿通过撕、剪、卷、粘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水果的变化:幼儿用榨汁机把水果进行加工,看有什么变化。
(3)永的变化:小碗、勺子、冰糖、饮料粉、醋。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让水发生变化。3.幼儿交流各自发生的种种变化。
师: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你使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用了哪些工具?
4.教师小结:只要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等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要让东西发生变化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1)欣赏变化。
师:刚才是小朋友自己通过操作使许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部分事物的变化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的变化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有些变化用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则比较长。
(2)你知道哪些变化的时间比较长吗?(幼儿讲述)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变化时间较长的过程画下来。
(四)活动延伸。
带邻幼儿外出,在大白然巾继续观察。

第6题: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什么为主题 


答案: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

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于2014年1月开始进行,预计于2014年10月结束,这次活动更为贴近基层。

第7题: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正确答案:
(1)要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3)要注意形式的适龄化。
(4)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5)要有总结。

第8题:

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关于中秋节主题活动,题目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主题活动框架,相关地环境布置、区域活动与家长工作.并在主题中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教案。


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对天文现象产生初步的兴趣。

3、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积极主动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在收集、调查、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

(一)环境创设

1、活动区:

科学区:

(1)张贴有关月亮盈缺变化的挂图,知道弯月、圆月等自然现象。

(2)展示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观察记录。

(3)收集各种材料、形状的月饼包装盒,供幼儿分类、排序、垒高等。

(4)提供月饼盒,观察比较一盒有几个月饼,目测数群等。美工区:

(1)收集各种纸盒,提供各种纸、彩笔、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设计月饼图案、剪贴月亮、设计月饼盒包装等。

(2)张贴各种中秋夜景图片、绘画作品、挂历等,供幼儿欣赏。(3)月饼加工厂,提供橡皮泥、陶泥、模板等,让幼儿仿制月饼。

阅读区

收集家人过中秋的照片并张贴,供幼儿讲述赏月、吃月饼的情景。

角色游戏区:

收集各种月饼包装投放在娃娃家与超市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

沙水区:

收集各种盖子、罐子、盒子等,供幼儿在沙池中制作月饼。

墙饰:

(1)张贴幼儿作品:可把美工区幼儿制作的作品张贴、悬挂

(2)师幼共同记录月亮变化图,悬挂用月饼盒做的挂饰。

(二)家长工作

1、从开学起,请家长指导幼儿隔周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中秋节前在科学区展示。

2、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中秋的来历,讲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

3、和孩子共同商量中秋节晚上的安排:尽可能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给未能团聚的亲人打电话表达思念之情。

4、收集、讲述有关中秋的传说、地方习俗等,也可以收看中秋联欢晚会,感受节日的气氛;去商场、超市等感知月饼的品种及包装。

好吃的月饼

活动目标:

1、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做月饼的材料(面粉、模子、各种馅子或橡皮泥)3、背景音乐及月饼制作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

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月饼)

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吃月饼呢?

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它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由此,我们在每年的中秋佳节的时候都要吃月饼。(要把月亮和月饼衔接起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关联,这样能更好的关注到经验的连续性)

二、欣赏各种月饼,交流参观、品尝的发现

提问:你们看到或者品尝到的月饼是怎样的?

1、说一说看到的月饼(欣赏花纹、形状、大小)

2、闻一闻月饼(香喷喷)

3、品尝月饼(说出各种各样的馅)

三、了解月饼的材料及制作过程

1、观看月饼加工录象

又香又甜的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2、讨论制作月饼的材料和方法。

(1)介绍制作月饼的材料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主要是使用模子这一步骤)四、制作月饼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用真材实料制作月饼,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橡皮泥来代替。



答案解析:

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2、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对天文现象产生初步的兴趣。

3、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积极主动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在收集、调查、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

(一)环境创设

1、活动区:

科学区:

(1)张贴有关月亮盈缺变化的挂图,知道弯月、圆月等自然现象。

(2)展示幼儿观察月亮变化的观察记录。

(3)收集各种材料、形状的月饼包装盒,供幼儿分类、排序、垒高等。

(4)提供月饼盒,观察比较一盒有几个月饼,目测数群等。美工区:

(1)收集各种纸盒,提供各种纸、彩笔、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设计月饼图案、剪贴月亮、设计月饼盒包装等。

(2)张贴各种中秋夜景图片、绘画作品、挂历等,供幼儿欣赏。(3)月饼加工厂,提供橡皮泥、陶泥、模板等,让幼儿仿制月饼。

阅读区

收集家人过中秋的照片并张贴,供幼儿讲述赏月、吃月饼的情景。

角色游戏区:

收集各种月饼包装投放在娃娃家与超市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

沙水区:

收集各种盖子、罐子、盒子等,供幼儿在沙池中制作月饼。

墙饰:

(1)张贴幼儿作品:可把美工区幼儿制作的作品张贴、悬挂

(2)师幼共同记录月亮变化图,悬挂用月饼盒做的挂饰。

(二)家长工作

1、从开学起,请家长指导幼儿隔周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中秋节前在科学区展示。

2、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中秋的来历,讲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传说故事。

3、和孩子共同商量中秋节晚上的安排:尽可能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给未能团聚的亲人打电话表达思念之情。

4、收集、讲述有关中秋的传说、地方习俗等,也可以收看中秋联欢晚会,感受节日的气氛;去商场、超市等感知月饼的品种及包装。

好吃的月饼

活动目标:

1、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做月饼的材料(面粉、模子、各种馅子或橡皮泥)3、背景音乐及月饼制作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

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月饼)

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吃月饼呢?

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它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由此,我们在每年的中秋佳节的时候都要吃月饼。(要把月亮和月饼衔接起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关联,这样能更好的关注到经验的连续性)

二、欣赏各种月饼,交流参观、品尝的发现

提问:你们看到或者品尝到的月饼是怎样的?

1、说一说看到的月饼(欣赏花纹、形状、大小)

2、闻一闻月饼(香喷喷)

3、品尝月饼(说出各种各样的馅)

三、了解月饼的材料及制作过程

1、观看月饼加工录象

又香又甜的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2、讨论制作月饼的材料和方法。

(1)介绍制作月饼的材料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主要是使用模子这一步骤)四、制作月饼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用真材实料制作月饼,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橡皮泥来代替。



第9题:

以“泡泡”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泡 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彩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想出办法并通过操作让吹出的泡泡有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多个盛水的盆,用“餐洗净”溶解的水?
2.吸管、笔管、铁制图形框、一次性口杯。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金鱼吐泡泡图片,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它在干什么。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教师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吹泡泡,幼儿追泡泡,引起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提问: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尝试自己吹泡泡
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支废旧的笔管,先问问小朋友这支笔管能不能吹出泡泡,不给幼儿肯定或否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
2.教师先给幼儿发自来水,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他们的水和老师的水是不一样的,重点是缺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
3.幼儿从盆中取一杯水,自由吹泡泡。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小朋友你们吹出泡泡来了吗?
(2)老师怎么吹出泡泡来了呢?
(3)教师叫个別幼儿用老师的水吹泡泡,然后问:小朋友们的水为什么吹不出泡泡?
5.教师给幼儿的水里加上 “餐洗净”,然后再引导幼儿吹泡泡。
(1)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3)怎样能吹出许多泡泡?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讲出自己的吹法。
6.教师给幼儿发一端剪开分叉的吸管,问幼儿这种管子能不能吹出泡泡,教师还是不给予肯定或否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
(1)这种管子能不能吹出泡泡?
(2)它吹出的泡泡大还是笔管吹出的泡泡大?
(3)为什么一端分叉的吸管吹的泡泡大?
7.教师出示铁制小图形框,问幼儿这样的图形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尝试并回答。
(三)引导幼儿思考
1.你看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2.你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飘越高?
(四)欣赏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泡泡映着脸儿笑,
一二二四五六七,
五彩泡泡满天飘。
(五)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注意不要将“餐洗净”水吸到嘴里。

第10题:

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结构将通过上海世博会园区里的()等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参观者。

  • A、展示、活动、参观
  • B、展示、活动、会议
  • C、展示、活动、论坛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