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元代刻本版式上特点。

题目

简述元代刻本版式上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元代文书档案的公文书写特点。


参考答案:

元朝公文的书写也有其持点,一是多用简笔字和俗字,有些简笔字与现今通用的规范简体字相同。二是多用赵孟頫的字体,兼用行、草及仿宋体。三是公文很少有避讳。


第2题:

简述元代刻本字体上特点。


参考答案:

有三个是宋代及明清时期所少见的:
一是刻书字体多用赵孟頫体字;
二是元版书中无讳字,即不避讳;
三是书中多用简体字或俗字。


第3题:

明刻本三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①明初至正德刻本(1506-1521):承袭元代余韵,黑口,赵字。②明嘉靖刻本(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自嘉靖起,刻书风格为之一变,仿宋成为一时风尚。版式:(黑口)→白口,(四周双边)→左右双边,用仿宋字。原样仿刻宋本,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影宋刻本。③万历后期至崇祯刻本(1628-1644):长型字体,白口,有讳字。在版本方面,出现诸多弊病:校勘不精;任意删减,改窜原书;万历以后刻本纸墨转劣。

第4题:

简述元代的墓葬的特点


参考答案:

元代蒙古贵族的墓葬:发现甚少,仅一例,为镶黄旗宝格都勿拉苏木哈沙图嘎查,出土物品有金、铜器及各类丝织品。按元代风俗皇帝及蒙古宗室大贵族及宗室大贵族们每年在都城外设坛祭祀,正兰蓝羊群庙现存祭祀遗址一处。
元代汉族官僚地主的墓葬:以砖室墓为主,以埋葬尸体或火葬骨灰的方式都有,而前者多于后者,随葬品都不多。富贵者的墓室内绘有壁画,如赤峰市三眼井、元宝山壁画墓、凉城县后德胜村壁画墓。一般庶民百姓的葬式也分两种:埋葬尸体或火葬骨灰,但墓室的大小程度均小于贵族。在正蓝旗元上都的砧子山周围,分布有数百座元代坟茔,以贫富贵贱的不同,坟茔大小也不等,这就是所称的元代汉族丛葬区。
元代景教徒的墓地:除在汪古部封地内大量发现外,在清水河县土沟子、多伦县干泡子、赤峰市郊城子乡元代松州城北都有其遗迹。元代伊斯兰教墓葬:遗址及遗物除额济纳旗黑城元亦隽乃路城址外,西南角经数百年风沙侵蚀(今穆斯林墓地上)的拱北依然屹立,其附近有200余座信徒墓葬;宁城县大明城元大宁路城西北,也发现有其教墓地用的墓顶石等遗物。


第5题:

明刻本的总体特点与不足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总体特点:明初至正德年间刊刻的图书基本沿袭了元代的特征,装订是包背形式,版式多为大黑口,字体多是软体赵字。刊刻的精美程度与元刊没有区别。从用纸来看,明初刻书多用黄纸,嘉靖时多用白纸,嘉靖以后有多用黄纸。明刻本的不足:
一是校勘不精,脱误甚多;
二是妄改书名,随意删节内容;
三是伪撰古人评注;
四是无用的序跋太多,连篇累牍,徒费纸墨。


第6题:

简述元代刻本内容上特点。


参考答案:

正经正史、文人别集之外,供市民阶层阅读的医书、类书较宋代更多,还出现了小说、元杂居刻本等;


第7题:

简述元代刻本版式上特点。


参考答案:

版心多为黑口,双鱼尾。
早期沿习宋本,字大行疏,多左右双边。中期行格趋密,多四周双边。


第8题:

简述元代文书档案的语言文字特点。


参考答案:

元朝早期使用的文字是畏兀儿文字,元世祖后开始使用蒙古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蒙古新字施行后,畏兀儿文字被禁用。官府文移多使用汉字;皇帝的诏旨宣敕、廷庙议政记录以及省、台重要文书都使用蒙古新宇,在用蒙古新字文颁布时,再翻译成汉文。
政府一般公文基本上都用文言文,但也夹杂着一些便译的蒙古语词汇,有一些公文使用口语,较通俗易懂。


第9题:

简述元刻本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书口多为黑口;
2.字体多用赵孟頫体;
3.多用简字、俗字。


第10题:

简述元代南戏的音乐特点?


参考答案:

南戏的音乐特点:
①南戏的结构:短小灵活、一本有十几至几十出;
②表演组成:任何角色都可唱,独唱、对唱、合唱多种形式;
③唱曲来源:南方民间歌舞大戏、大曲、词调、唱赚、诸宫调,成为“南曲”;
④音乐特点:多个宫调,曲牌联盟;
⑤音乐风格:五声音阶,节奏缓慢,风格委婉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