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发展的过程为()。

题目

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发展的过程为()。

  • A、秦统一以后全国有城市540座
  • B、从前到东汉有1000多座
  • C、三国到唐末新建350多座
  • D、宋元明三朝新建400多座
  • E、清代在数量上更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C,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发展的过程为()。

A.秦统一以后全国有城市540座

B.从前到东汉有1000多座

C.三国到唐末新建350多座

D.宋元明三朝新建400多座

E.清代在数量上更多


参考答案:B, C, D, E

第2题: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发展?


参考答案:

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形态发展: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


第3题:

我国对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是()。

A积极发展小城市

B控制小城市的数量

C稳妥发展小城市

D合理发展小城市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文字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最早从结绳、契刻、图画文字、陶文(陶符)、甲骨文、金文、玉文和石文等。
(1)结绳:通过结绳的方式来记录事件,大事就多结绳,小事就少结绳,打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此来识别事情的大小轻重。
(2)契刻:通过在木板上刻上缺口(符号)来记录事件,缺口刻得深,表示事情重大,刻得浅,表示事情较小。
(3)图画文字:通过图画的方式作为传达信息、宗教活动,记录重大事件的主要方式。
(4)陶文(陶符):陶器就成为了陶文的载体,原始陶器上描绘或刻划的陶文(陶符),也成为了某个原始部落识别性的标志。
(5)甲骨文:刻画在龙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的象形文字,用于占卜、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规定了文字排列的方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奠定了中文书写以后数千年的基本规范。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6)金文:刻画在青铜器上的象形文字,又可称为“铭文”,文字和青铜器一起成为祭祀用品。初步具有中国文字象形、会意和仿音的特点。
(7)玉文和石文:由文字刻画的不同载体来命名的中国象形、会意和仿音相结合的文字形态。

第5题:

下列哪项规律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形态?( )

A.由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发展
B.先发展东海岸的城市再逐步发展中西部城市
C.发展的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
D.海上交通使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中心

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和渔业与河流关系密切,城市大多靠近河流,主要是因居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的需要,同时水运是快捷廉价交通方式。所以交通便利同时水源丰富是古代内地沿江河的城市具备发展的优越条件。

第6题: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参考答案:

1)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
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3)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4)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第7题:

简述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

曹魏邺城的平面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为界限,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两区。这条大道北面与建春门—金明门大道相交,世纪又构成“T”字形的城市主干道系统。这种“T”字形城市纵、横轴线布局队此后中国的都城格局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直到明清时代,它仍是都城主轴线和骨干道路的构造模式。
曹魏邺城的布局改变了汉代以来都城宫殿区分散的布局,中轴线的形成是平面布局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平面规划,对北魏洛阳城,东魏邺南城,隋唐大兴城和长安城的规划,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第8题:

我国对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是( )

A.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B.控制小城市数量

C.稳妥发展小城市

D.合理发展小城市


正确答案:D

第9题:

城市历史环境的调查首先要通过对()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

A.城市性质发展与演变过程
B.城市规模演变过程
C.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
D.城市历史沿革

答案:C
解析:
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0题: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经历了从实录到虚构、从类型化人物到类型化典型、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发展过程。
2.唐以前的小说还属于记述怪异和实录人物言行的阶段,没有自觉地创造人物形象
3.到了唐传奇开始注意刻画人物。但是还处于类型化阶段
4.到了宋元话本出现,注意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开展与人物个性的刻画统一起来,在类型中有了个性5从《金瓶梅》开始中国古代小说逐步达到个性化典型的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