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

题目

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劣势和相对劣势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 B、大卫·李嘉图
  • C、约翰·穆勒
  • D、托马斯·马尔萨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

C.绝对优势理论

D.公平贸易理论


参考答案:B

第2题:

金融互换的套利运用的是( )。

A、比较劣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绝对优势原理
D、绝对劣势原理

答案:B
解析:
金融互换的套利运用的是比较优势原理。

第3题:

某国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最小劣势,表明该国在这种商品上具有( )。

A.比较劣势

B.比较优势

C.绝对优势

D.绝对劣势


参考答案:B

第4题:

市场定位所传播的是()。

A潜在优势

B独特优势

C相对优势

D绝对优势


A

第5题:

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生产要素之一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新贸易理论B.绝对优势学说C.相对优势学说D.比较成本理论

答案:A
解析:
新贸易理论:把技术进步看成生产要素之一,科研与开发费用、技术人员的人数与出口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理论充实了要素禀赋理论。

第6题:

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

C.绝对优势理论

D.公平贸易理论


参考答案:C

第7题:

金融互换的套利运用的是()。

A.比较劣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绝对优势原理
D.绝对劣势原理

答案:B
解析:
金融互换的套利运用的是比较优势原理。

第8题: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参考答案:

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但相对价格优势也是不应忽视的。


第9题:

(2016年)  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生产要素之一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

A.新贸易理论
B.绝对优势学说
C.相对优势学说
D.比较成本理论

答案:A
解析:
新贸易理论把技术看成是生产要素之一。

第10题:

什么是绝对优势理论?什么是相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地域分工说。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欲望的多样化使人们向往一切尽善尽美的商品。各国自然条件不同,各有优势生产不同产品。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分工,进行国际贸易。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 ,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
相对优势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
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3)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还可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李嘉图指出,从个人之间的分工来看,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贸易活动中的相对优势既是指更大的绝对优势,或较小的绝对劣势。这种优势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的相对差异带来的,反映了它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所以又称为“比较成本说”。李嘉图进一步强调,这种优势标准其实更加适用于国际贸易。这是因为,劳动、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不可能轻易地在国与国之间随意流动,经济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既不会也不可能把它们的居民全部移送到富国,它们唯有正视本国实情,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来增加本国财富。所以发挥相对优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