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书》编纂特点。

题目

简述《汉书》编纂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以西汉的皇朝兴衰为断线,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汉书》的断线起源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包括西汉一代史事。
②撰述的重点为武帝太初以后史事。
③内容恢宏,结构严谨,在内容上它包括了西汉皇朝的全部史事,在结构上它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不再另立世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汉书》的成书和体例。


参考答案:

成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其父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彪死,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成。
体例:《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


第2题:

简述刘氏父子编纂整理活动意义和影响。


参考答案:

是我国文化史上首次对先秦以来流传的文化典籍所进行的大规模整理、编校活动。其成果,从目录学上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创立了古代图书六分法分类体系和叙录体图书题解形式;从编纂学上讲,使先秦以来流传无序的古书得以新貌面世,并在编纂体例上给后世的编辑出版活动以极大的启示。《七略》的编纂,其意义和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将其与《史记》并称为我国史学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十分恰当的,因为二者都是西汉大一统时代的产物。
1.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2.开创古代书籍整理定著“新书”之例。


第3题:

什么是历史编纂的旨趣?试举例说明它历史编纂的旨趣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历史编纂的旨趣:事(事实)、文(表达)、义(意义)
(2)、特点:A、不同时代史家的撰述旨趣往往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史家的进步,往往就是以撰述旨趣为标志的。
如:古典史家:保留历史、提供借鉴;启蒙时代的史家:描述文明史;19世纪的客观史家:说明真相;20世纪的西方史学:探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梁启超:采用西方人的进化理论,探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近代心考据派:在继承乾嘉考据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诸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家: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B、历史撰述的旨趣体现了史家对历史本质的认识、对历史研究的目的和看法。而对研究主题的选择、对体裁、体例的选择都与此相关。
①把事件脉络认同为历史脉络——编年史:反映了事件的自然发生过程;前一事件与后一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空间——国别史(区域史):反映出史家对空间差异性的认识;历史是各个区域逐渐整合起来的认识。
③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的历史内容有多种,他们都是史家应该关注的对象:人物、事件、制度、学术、思想等。纪传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会要体、学案体、历史评论、史学评论等体裁。
④当人们试图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存在着的横向或纵向、局部与整体、个人与整体联系的时候就会采取通史体裁反映历史。历史观→旨趣→内容、编撰形式→对历史的解喻。


第4题:

《后汉书》的编纂者是()

  • A、范晔
  • B、班固
  • C、陈寿
  • D、李陵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文摘的特点、类型和编纂方法。


正确答案: 特点:(1)替代性:文摘是对原文的一种替代;(2)模拟性:文摘是原文的一种情报模型;(3)转换性:包括语种、表达方式的转换。
类型:
(1)从编撰目的和职能来看,文摘分为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情报性文摘又可据其对原文献的压缩程度分为报道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
(2)根据文摘编者可分为作者文摘、学科权限文摘、和专职文摘员文摘;
(3)根据文摘编写形式分为文章式文摘和电报式文摘;
(4)根据文摘刊登的地方分为同址文摘和非同址文摘;
(5)根据文摘的出版形式分为单卷式文摘和期刊式文摘。
编制方法:
(1)确定选题和工作计划;
(2)文献的搜集与选择:注意收集与用户的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终结报告等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
(3)摘要编写与款目著录:摘要短文的编写是文摘编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素材抽取的基础上编写摘要。款目著录要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格式进行;
(4)文摘编排与辅助索引的编制。用分类法、主题法、字顺法将众多文摘款目编排起来,形成文摘刊物整体;
(5)文摘的组织与附录的编写。

第6题:

简述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参考答案:

①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②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③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秘书监。


第7题: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C
解析:
《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的编纂体例都是纪传体;《国语》《战国策》的编纂体例是国别体;《资治通鉴》《春秋》的编纂体例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第8题:

简述《汉书》编纂特点。


参考答案:

①以西汉的皇朝兴衰为断线,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汉书》的断线起源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包括西汉一代史事。
②撰述的重点为武帝太初以后史事。
③内容恢宏,结构严谨,在内容上它包括了西汉皇朝的全部史事,在结构上它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不再另立世家。


第9题:

简述《汉书》的文学特色。


正确答案: 《汉书》作为史书,其客观性、严整性更为突出,其在规模、写法上更具“官史”色彩。《汉书》叙事翔实平稳,笔法周密严谨,对人物也多有生动的描写和传神的刻画。

第10题:

以下哪个不是《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

  • A、文治导向的确立
  • B、人们相信“以史为鉴”
  • C、当时人读不到《史记》、《汉书》
  • D、宋朝政府整理、编纂书籍的传统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