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

题目

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钻石的历史悠久?


正确答案:经确切的论证地球的历史为30亿年,测定后已知最早的钻石年龄为33亿年,钻石与地球同生。 曾有一个有关钻石诞生的形象比喻这样说道:如果把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算作一天的话,钻石是在子夜的某个时间便随之诞生了,而人类辉煌的5000年文明史,只不过是这一天当中最后的几秒钟而已。与地球同生的钻石,见证了地球乃至人类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充盈着历练后的灵性,拥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万物的精华。

第2题:

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悠久。


正确答案: 借贷行为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有了私有财产,社会向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向富裕的氏族借贷,信用就产业了。而初期的交换是不会产生货币的,所以信用比货币的历史悠久。

第3题:

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参考答案:

(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
(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第4题:

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正确答案:社会形态的发展也象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辨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  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  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结果。是自己想不到的。是不为人的意志转移的。
3、  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侧蚀力决定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第5题: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正确答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就是中国必须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第6题:

为什么说底质可以反映污染历史过程?


正确答案: 由于底质自身在水中运移和沉淀的过程中,必然会吸附、携带各种污染物,因而可以从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这一侧面,判断,衡量水体的污染程度,并由此追溯水体污染的历史过程。

第7题:

为什么说历史是可以认知的,但又是不可穷尽的?


正确答案: 可认知:
(1)史料是历史认识的媒介和桥梁。史料是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痕迹,储存着历史的信息。承认史料搀杂着人的主观因素,并不能以此否认史料储存有客观真实历史信息的事实,因为:
①历史上出现的事物,有些非利益的因素,如时间、地点等,是不容易受到主观偏见影响的。
②历史事物因受记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偏误,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克服的障碍。
③可以通过对比、考辨不同记载者对该事件的不同记载找出历史的真相。
④可以用实物史料或带实性的文字史料去纠正记录者的偏说。
(2)可以通过解剖现实来认识历史。
①现实是认识历史的已知条件。
②历史规律的特点,现实比历史表现得更充分,使人容易看得清晰。
③认识社会历史规律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现实的理论比历史的理论更完备、深刻。
不可穷尽:
(1)史料中储存的历史信息是不可穷尽的。
(2)新史料会不断发现,史料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3)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水平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4)历史实际自身运动发展的未完结性,也决定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可穷尽。

第8题:

什么是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为什么说两者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料即史料学”。历史相对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论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
历史客观主义主张要公正客观,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这本是正确的。但宣称在历史研究中能够排除自我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持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这便流于虚伪,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人们总是要带着某种世界观、社会了历史观或价值观等等构成的“有色眼镜”去认识世界。
历史相对主义认识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


第9题:

为什么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主观主义者?


正确答案: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名字有双重含义:主观心理活动“嫉妒”,与客观物质“百叶窗”所表现的“观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表现了新小说派的重要观念:“物化”主题——人的主现心理和情绪与客观存在的“物‘密不可分。
《嫉妒》同时又是一部自身内部具有某种悖论性的小说,是自我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叙事者在不动声色地呈现着“物”,另一方面这个叙事者并不是一个所谓冷静客观的人,恰恰相反,他是“所有的人当中最不中立、最不偏不倚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永远是一个卷入无休止的热烈探索中的人,他的视象甚至常常变形,他的想象甚至进入接近疯狂的境地”。“是这个人在看、在感觉、在想象,而且是一个置身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人,他受这感情欲望支配,一个和你们、和我一样的人。”简单地说,《嫉妒》的叙事者是个被“嫉妒”的心理疯狂折磨的有强烈主观情感的人。因而罗兰•巴尔特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人本主义者,或主观主义者。

第10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正确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