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题目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


正确答案:
答: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和法的最终形成。国家形成之初,仍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氏族血缘关系;在国家形成之初,即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使得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同时被当做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

第2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气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3题: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


正确答案:
2.(1)春秋战国时期文学以散文、诗歌为主,诗歌的代表作是《诗经》和《离骚》.
(2)汉代在“赋”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上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汉代的散文和乐府诗也很有名,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汉代乐府民歌的最杰出代表是《孔雀东南飞》.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诗歌、小说和文学批评都有重大发展.曹操等人开创了“建安风骨”的一代诗风,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专著.
(4)唐代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留传至今的有二千二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著名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
(5)宋代以诗词最为有名,散文则以欧阳修、苏轼等的作品为代表.而且宋代的话本小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6)元代戏曲是元朝文学的主流.关汉卿是最杰出的剧作家.
(7)明清两代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都产生于这个时代.明清的戏剧以《牡丹亭》《桃花扇》为传世名作.

第4题:

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第5题:

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正确答案: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王守仁反对二程、朱熹的“知先行后”说,认为知行是不可分割的,由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王守仁认为,认识都来自内心,不承认外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当然不会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他又提出“知行合一”,这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行合一”说,包含三层含义:
1、知行同时发动
他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他认为,良知发动时产生的主观意念、情感、动机等都可以叫做行。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即王守仁特别强调行只是一种好恶爱憎的情感。好恶的情感活动即是行,不必身体有所活动,只要心中有所爱憎,就是行了。
2、知行相互依存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的这些话强调知行二者不可分离的关系,以反对知而不行的弊病。
3、知行相互包含
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认为,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知行统一的过程。他反对“冥行妄作”,不思维考察便任意地去做,更反对“悬空思索”,揣摩影响,而不去身体力行。他很强调在习行中学习知识。他说,一个人学射,只有“张弓挟失,引满中的”,才说得上是学了射。一个人学书,只有“伸纸执笔,操觚染翰”,才说得上是学了书。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从知行的不能相离,进而认为知行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第6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能动地改造世界方面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特点。


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因袭继承现象多。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大体可以归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类。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归纳为讲史(包括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世情(包括人情和讽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种,也是写历史、写现实、写神怪。
3、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的特点,使古代优秀小说总是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社会正义,而不要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里;总是在作品中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鼓舞人民为美好前途而斗争,而不要消极颓废、意志消沉。当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有些作品成为宣扬封建道德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因袭现象比较严重。

第8题: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4.(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采用框架式结构,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灵活安排空间布局;(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构件;(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第9题:

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身体力行

第10题:

简述中国古代移民类型和特点。


正确答案:类型:
1)自北而南离心型迁移: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史称永嘉南迁;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中国客家文化。
2)政府强制内需型迁移:秦迁天下富豪12万人到咸阳;明朝时期,江南富商迁于东京。
3)东西向渗透型迁移:宋朝江南移民西迁到湖广,宋末四川人口向南迁移,明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4)由内地到边疆开发型移民:西汉曹操,唐朝都屯田戍边西北。明朝将卫所移民。
5)北方少数民族南移西迁:汉乌孙、大月氏西迁伊犁河,匈奴西迁。9世纪回纥、突厥西迁;北方五胡十六国内迁。
6)南方非汉族退却型移民:蛮夷、僚、越、昊西南方向平原到山区退却。
7)东南沿海向外移民:17世纪侨居东南亚,近代向东南亚、美欧澳移民。
特点:
1)先秦时期:迁移范围小速度慢。
2)秦至元时:北方游牧民族南迁至黄河流域,与北方汉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3)明—太平天国时期:向山区边缘移动不多见。
4)之后填补空白迁移至东北、台湾,海外移民高潮。